张浚回朝篇(1 / 2)

 这是怎么回事呢?宋孝宗相信:这是薪尽火传!哪怕燃料都烧净了,可火种仍在!于是他决定尽一切可能,迅速把散落在军队各处的火种们都摧发出来,点燃整个南宋军界!</p>

这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可也是最缓慢的。刚刚过去的战争表明,真正能迅速见效、带来惊喜的,还是民兵!像魏胜,00余民兵渡淮,连战连捷,创造奇迹。像耿京,6个人星火燎原,仅仅一个多月就聚众数十万以上。这是南宋官方绝做不到的!</p>

尤其是这两个现象一点都不偶然,过去0年里,屡屡发生下面的一幕:战争中,正规军衣甲鲜明、武器齐全站在后面,前方是打着赤膊、拿着简陋刀枪的民兵。民兵们血肉横飞、卖相惨烈,正规军仔细观察、小心判断:</p>

占优了吗?快成功了吗?好!冲过去,抢!劣势了吗?快失败了吗?好!马上退,撤!</p>

胜利后,正规军得到一切好处,而民兵们,连当初信誓旦旦答应的免租税、不徭役之类都得不到!</p>

这何其卑劣、何其丑陋、何其可怜…宋孝宗明白这是难得的机会!他只需极少的代价,就可得到大批现成的、比正规军强得多的军队…只需他对人民稍微善待一些!</p>

军队有了,装备要跟上。说装备,南宋军队的装备,色彩缤纷,种类多样,数不胜数,有着各方面的想不到。账单上写的每一项都会让赵昚抓狂!</p>

汉人军队例来都由国家来武装,不像游牧民族那样,战马、刀枪、弓箭、盔甲,甚至粮食全都自备。这就是数字恐怖的支出!单说盔甲这一项,就足够让人崩溃!</p>

宋制标准铠甲披户护臂要504片甲叶,每叶重钱6分。甲身用0叶,每叶重4钱7分。战裙用679叶,叶重4钱分。头铠主体重斤1两,头铠护甲用10叶,叶重钱5分。全身共用甲叶185片,另有串线重5斤1两5钱1分…这是多么精细的工艺,之后的制作基数是0万套以上…这还只是盔甲一项而已,配上刀枪,尤其是弓箭,得是什么数字呢?</p>

都有记载:一把战刀00钱、一把手弓700钱、一支手箭74钱、一支弩箭65钱、一只战鼓6500钱、一副军帐69800钱、一副铠甲40100钱、一副挡胸1700钱…这些的基数要远远大于0万。以弓为例,通常是赶制100万张!</p>

要让万病丛生、刚刚死里逃生的帝国迅速运转起来,服从刚基登的宋孝宗支持北伐,这个命题不大好做!为了成功,赵眘决定从各方面着手。作为新上任的儿皇帝,赵眘非常清楚这个国家是谁的,于是他去找“老爹”</p>

赵构现在每天在望仙桥优悠岁月,已修炼到八爪大章鱼的境界。他坐在屋子里逍遥,触角则牢牢吸附在帝国每个角落里,时刻监管全局。</p>

赵眘如得不到他的支持,则一切名不正言不顺,且不孝顺。话说赵眘每次去看“爹”时总会情绪激昂、神情奋锐,对爹讲帝国最新的可喜变化。而爹的反应是淡淡的,仿佛不关心、很放权,仿佛退居二线…</p>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銆?/p>

赵眘不甘心,终于某天下定了决心跟“爹”讲:俺要北伐!俺是说最近立即北伐!却不料“爹”突然间勃然作色,清晰地对他讲“大哥(赵构称呼赵昚为大哥),待老夫百年后,汝再行此事”除非我死了,不然你别想挑事,搞什么北伐!</p>

当天赵眘神情恍惚出了德寿宫,一路上他想了很多,北伐是不讨喜的,做下去很可能会导致皇位不稳,至少也会被人骂不孝顺…可不做呢?之前5年间凝结了从徽钦二帝以来,宋朝皇室数不清的屈辱,甚至是开汉文明有史以来的最大屈辱!任何一稍有血性的人都无法忍受,何况是他赵眘!赵眘有着巨大的荣誉感,这种感觉很可能来自他的血统,那源自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骄傲血脉!但也很可能是他天生的独有个性,两宋16帝王,唯赵昚一人,骄傲到了敏感的地步!为了尊严,他能去做任何事!</p>

这时赵昚思前想后,决定不顾一切推行北伐!而这就得更强硬地支持张浚!从这时起,赵眘坚定站在了张浚的身后,他先是写了篇《圣主得贤臣颂》送给张浚,给张浚定性。接着在皇宫深处的内祠中立下张浚的生辰牌位,每次宣诏张浚议事前,先要到祠堂里恭敬参拜一番,才会召张浚入宫…这叫“示以不敢面诘”是亘古未有之礼遇!</p>

传到了外界,说什么的都有。有赞叹赵眘不愧厚德载物如大地,于国难当头时,能比当年周文王礼遇姜子牙做得更到位。很显然,宋朝必将因此中兴。有的摇头哀叹,这都是什么事啊,张浚何许人?有过啥建树?难道是富平惨败、淮西军变吗?凭这些都能成中兴之贤臣,受不世之礼遇…这皇帝傻到底了!</p>

传到赵构的耳朵里,当爹的心里一哆嗦,这是真要重用张浚啊!为了自己最后这段生命的舒服着想,是必须得做点什么了!</p>

先是制造舆论、平缓矛盾。赵构很清楚:政治斗争有时像儿女们的婚事,父母越是反对压迫,越能逼着俩孩子走到一起。如和缓些,还有可能让双方互相看到各自缺点,从而散了…</p>

赵构找来张浚的儿子张栻,动情追忆了和张浚几十年间结下的“深厚”友谊“孩子,你父亲最近如何?吃得怎样?脸色好吗?你妈妈呢…哦,她去世了?真遗憾,时间过得太快了,当年你父亲再婚时还曾找我咨询意见,转眼你都这么大了。回去带话给你父亲:我很想他。朕与卿父,义则君臣,情同骨肉。卿行奏来,有香茶与卿父为信”这次会见后,外界一片哗然,严重怀疑当年淮西军变、张浚下台后,赵构那句“宁至覆国,不用此人”誓言的真实性…</p>

而赵眘则非常兴奋,这在他来看是重大转机,他爹开始支持,开始给政策了。在又一次的见爹日时,赵眘以张浚为话题,展开新一轮的北伐建议。他以为定可和爹产生共鸣,由认同张浚开始,转而认同北伐!却不料这一次,爹的话是这样的“儿子你要长点心,认真仔细地观察臣子做事。如张浚,他常备一记事本,凡有士大夫拜见他,都会记在本子上,私下许诺以后予以举荐。到军队里,他又拿国家的金银财宝分给手下士卒,以笼络人心。不知官职是谁的,金银又是谁的!其徒有虚名,唯好以国家名器为人情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