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湘楚围安庆(一)(1 / 2)

毒清 没落皇朝 0 字 2022-02-14

 修约的情报,把曾涤生由学生变成了同殿为臣的同僚,两人之间也多了许多的嫌隙与猜忌,这些对杨猛来却不是什么坏事儿。</p>

曾涤生真要是认了杨猛做师父,反而才是坏事儿呢!如今这相互合作、相互猜忌的关系,杨猛觉得才是两人之间该有的关系。</p>

杨猛要做的事情,终是与曾涤生一生所学有相冲的地方,曾涤生对杨猛来,代表的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阶级读书人这一阶级,言听计从,许多矛盾有了曾涤生的压制就要沉在水底了。</p>

矛盾这东西,越积越深,有些矛盾出现就解决最好,一直拖下去的话,将来就是滔天大浪,两人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曾涤生在一些涉及读书人利益的事儿上,必然是要据理力争的,现在这局面不怕有问题,有了问题解决就是了,实在不成,不是还能杀一批人吗?</p>

一旦曾涤生做了杨猛的弟子,有些话必然是不出口的,作为读书人的代表人物,不能为读书人讲话,曾涤生的地位必然不保,换其他人上位,那他们与杨猛是什么关系呢?死敌!</p>

与其树立一批死敌,不若与曾涤生合作,虽然这样耗费些心力,但许多事情在萌芽之时,许多矛盾在激化之前,总能想出办法解决的。</p>

现在这乱世,手里握住了枪杆子,最不怕的就是反对者,无论是劝也好、屠杀也罢,不都是解决事情的法子吗?</p>

谈妥了兵围安庆之事,这次的重任还是在杨猛的肩上。曾涤生和左季高。不能上折子这事儿。一旦两人上了折子,湘勇、楚勇就是一家亲了,这事儿是朝廷忌惮的所在,湘楚虽是一家,但这湘勇、楚勇,却绝不能是一家亲的。</p>

由杨部堂统管大局这事儿,无论是曾涤生还是左季高,都赞成。混官场最大的麻烦,就是朝廷猜忌你,不管你是什么目的,只要让朝廷觉得有威胁,这官位怕是也做不长了。</p>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銆?/p>

杨猛这厮赶了个好时候,遇上了四色棍,而且他在朝廷的敌人也多的离谱,虽手里依旧握着两万兵马,但对于杨猛,朝廷还真不怎么猜忌。</p>

指挥湘勇、楚勇。杨猛也是除了朝廷和湖广总督官文之外,另一个有这样权力的官员。实话,官文是指挥不了曾涤生和左季高的,朝廷那边也有一个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真正有这个指挥权的,怕是除了杨猛之外别无他人。</p>

协调湘勇、楚勇,共解江南大营的危局,这事儿要上折子,也不是杨猛一个人的事儿,官文那边也是要据折上奏的。</p>

安排曾涤生、左骡子各回战区整顿人马辎重,杨猛的帖子也到了武汉的总督府,这事儿没什么疑问,朝廷本就有差遣湘勇、楚勇救助向荣的意思,看了杨猛的帖子之后,官文那边的折子,也就直接递了上去。</p>

杨猛在九江,对于战局更为了解一些,所以上的折子,也是极为清晰明白的,战略战法、后勤补给,一一的都涉及到了,有了这个折子,军机那边也就有了章程,预计在三个月之内兵围安庆,虽时间长了一些,但江西、安徽境内都是有大量长毛贼的,想必这个速度对朝廷来也不算太慢。</p>

天京那边的局势依旧僵持,但看了情报之后,杨猛知道,这次向荣那厮是必败无疑了。</p>

江北大营若是不溃,那向荣在天京城外,还有些文章可做,但如今扬州陷落、镇江瓜洲连成一线,天京附近所有的太平军,矛头都对准了向荣的江南大营,不败?错非向荣的手下能有个十万八万的人马。</p>

向荣要指着三万多人,保住江南大营,如今只能算是个奢望喽!</p>

如今对向荣来最好的应对之法,就是撤出天京城外,暂时放弃江南大营,但经营了三年之久,想要放弃江南大营,容易,做起来,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官军也很难完成这样的战略撤退,当然溃退的话,速度就快了,那江北大营,不就坚持了五天吗?</p>

弃守江南大营,或许向荣也有这个想法,但他不敢!一旦主动放弃了江南大营,那他向荣也就算是活到头了。</p>

守不住又不敢跑,只能眼巴巴的等着败局到来,想必这也是许多朝廷官员共同的惆怅吧?</p>

局势、从属、职权、朝廷,这四方面如今对杨猛来都有优势,此次兵围安庆,杨猛要的不是战功,而是真正统摄江南军务的权力,虽这个权力只是一时的,但是,只要有了这一次,那他杨老三,就是真正的江南军事统帅了。</p>

统兵与统帅大有不同,就想曾涤生与左骡子,曾涤生在湖南可以调动绿营兵,在江西也是如此,虽没有统摄一省军事的权力,但曾涤生剿匪时的职权,却是远远大过提督官的。</p>

左骡子就不一样了,他所在的安徽,也是朝廷各路援军集结的地方,南方的绿营、北方的八旗,还有作为主力援军的西北绿营,这几路大军,无疑是左骡子的人马最为精锐,但他在安徽,仅仅只能算是一路援军而已,统摄安徽军务,左骡子倒是想呐!只可惜人家各路援军的掌舵人不给他这个面子。</p>

若是换了曾涤生到安徽,结果就大不一样了,无论是安徽本地的绿营兵,还是各地的援兵,不给曾涤生面子的怕是不多。</p>

虽,朝廷的官员之间龌龊颇多,但是,曾涤生到了安徽,协助曾侍郎剿匪,也就成了各位统兵之将,分内的事情。</p>

原因何在?就在于曾涤生之前统摄过各省的绿营兵,这就叫做资历。</p>

杨猛的钦差协办江南军政,也是如此,你做过的事情。在别的省份。可以当做常例。但没做过的事情,就必须要朝廷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