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湘楚围安庆(一)(2 / 2)

毒清 没落皇朝 0 字 2022-02-14

河道工程里面就夹杂了这些微妙的东西,从河道到修渠,一两年的功夫过后,只要两湖的粮食有了一定幅度的增产,那长江下游的省份也是杨猛的囊中之物。</p>

这次的临时统帅之权,或许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意义重大。这次杨猛可以统摄曾涤生与左季高,那下次就能统摄江南、江北两大营,一旦与列强开战,前方的战事不利,他接管江南军权,也是顺势而为的事儿。</p>

此次兵围安庆一事,杨猛想的也不是打击太平军,如今这太平军还有存在的必要,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绝,没了太平军。兵权何来呢?政权何在呢?</p>

太平军之前的军事行动,虽战略上有些大局观。但在实际的表现上,却并非如此,武汉三镇太平军弃守、九江湖口弃守,最初的安庆,他们也是一掠而过。</p>

长江航道上的咽喉之地,他们抛弃了太多,一旦安庆失守,就很难在江南立足了。</p>

安庆不失,则皖赣不失;安庆有失,皖赣不保;如今的太平军虽敲开了苏浙的门户,但皖赣对太平天国来,还是极为重要的兵源、粮食补给之地。</p>

背靠皖赣、缓图苏浙,这就是杨猛的安庆战略,要给杨秀清、石达开讲述的战法。</p>

苏浙的门户虽开,但攻取苏浙的阻力也是不,苏浙的财税、粮食充足,朝廷不会轻易的放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苏浙的有钱人多,聚几支团练很容易,这对太平军来,也是个不的威胁。</p>

想要如之初的湖北一般,纵横挥阖,如今的太平军,还没那样的实力。</p>

看如今的局势,太平天国内部也不能乱,杨秀清蠢蠢欲动,最根本的还是军事上的压力不够,一旦军事上的压力足够大了,太平军的内部,也暂时的能拧成一股绳。</p>

让曾涤生、左季高两路进军,兵临安庆,只要路上走的慢一些,给当地的太平军来几次歼灭战,那杨秀清等人,就能感受到这股压力。</p>

一旦曾涤生的湘勇、左季高的楚勇,兵临安庆之后,这天京的安全也值得考量了,若是朝廷那边再重立江南、江北两大营,天京周边还是个四分五裂的局面。</p>

这样的战局,杨秀清和石达开都应该能看得明白,只要他们袭破向荣的江南大营之后,抓紧时间回师安庆,以后才能安然的唱戏,不然的话,天京陷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p>

等候朝廷批示的这些天,杨猛想了好些东西,如果自己的折子朝廷不允,许多事情,就会变得麻烦很多。</p>

这次如果得不到暂时的统兵之权,那之后行事,就要跟朝廷叫板了,虽一样可以达成这些目的,但忠臣良将的形象,就要保不住了。</p>

这次的折子虽合情合理,但朝廷那边的荒唐事儿也是做惯了的,一个功高盖主,一个拥兵自重,就能让朝廷顺手否了自己的折子。</p>

猜忌,这是君臣之间永恒的话题,虽这届军机经验不足,但鬼子六这厮,却是个人物,一旦他往这边想了,这事儿的处理办法也简单,朝廷直接谕令曾涤生、左季高出兵合围安庆就是了。</p>

杨猛这次打的牌,可不是合情合理,而是自己百战百胜的威名,江北大营崩盘,江南大营岌岌可危,如今的朝廷,不敢再败,就是杨猛的着力。</p>

对于这次的折子,第一轮,杨猛也没想着朝廷会头,许多事儿,都要等着天京那边的情报,一旦向荣的江南大营溃散,不知朝廷是个什么想法呢?</p>

若是朝廷依旧不允,曾涤生和左季高再败上几场,再拖延一下时间呢?</p>

失去江南与猜忌他杨猛,想必朝廷会做出一个正确的抉择,但是这事儿也不是十拿九稳的,大清朝的荒唐事儿太多,在他杨老三身上荒唐一回,也不稀奇呐!</p>

对于杨猛来,这份折子就是一个转折,一个将来可以控制江南军政的转折,固河修渠,短时间之内,朝廷怕是不会委托给外人,即使要分他杨猛的权力,这固河修渠的大任,落在谁的头上,他杨猛的态度,也是有决定性作用的。</p>

军权、政权一把抓,这就是总督的职司,既然有总督一职,想必这次谋算的成功率还是蛮大的。</p>

等了将近半月之后,朝廷的批示下来了,果然,对于汉官,朝廷那边还是有猜忌的,再议!这样的批示,多少有些敷衍的意味了。</p>

“芷晴,江南大营那边的局势如何?”</p>

休整将近一月了,这太平军也该有所动作了,再不动,就要影响他杨猛的谋划了。</p>

“依旧在整军备战,但这两天的动作,格外的频繁。”</p>

“哼哼……这就好,将上次的折子,稍事修改,等向荣败了,咱们再上一次!”(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