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来客(下)(2 / 2)

“何事抽不开身?”</p>

林氏正要说话,容昉打断,道:“没什么,还是为了田庄。庄稼快要收割了,正是忙碌之时。等粮食收上来,得了空闲,他们再过来不迟。”</p>

漪如了然。</p>

说来,这些年,若说严祺有什么变化,那就是爱好变了。</p>

当年他离开京城,说要做一个田家翁,众人都觉得这是痴人说梦。他这般在京城里过惯了繁华日子的纨绔,到了乡下那寡淡五味的地方,他待不到一个月就会想方设法回去。</p>

不料,他这一待,竟然就是八年。</p>

这八年里,严祺硬是让自己熟悉了田庄事务,过上了每日巡巡田庄,看看书,找人下下棋的日子。</p>

去年南阳大旱,地里颗粒无收,许多人家连饭也吃不上。严祺不但免了自家佃户的租子,还亲自出钱,从各地买了粮食过去,赈济乡人。为了这事,县里甚至给他立了一块功德碑。</p>

这些事,在从前都是不可想象的。连漪如都觉得,自己这个父亲果真是变了。</p>

*</p>

夕阳西下,扬州城外的港口,仍然不时有船靠岸。</p>

两岸楼宇鳞次栉比,灯火通明,与天边的晚霞和星辰相映,歌声伴着丝竹,笑语不断。</p>

一艘海船静静地靠岸,船工们抛下船锚和缆绳,在岸上系紧,有条不紊的模样,与别处无异。</p>

这艘船虽大,却并无货物,吃水也不深。与别的船摆在一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p>

管水港的市舶司小吏过来,过来登记造册,收了泊费,便离开了。码头上的闲人来来往往,并没有谁多再多看这船一眼。</p>

正值掌灯时分,跟别处大大小小的船只一样,这还船上也亮起了灯笼。</p>

“这扬州还是老样子,”汪全在窗边往外头张望,啧啧赞叹,“果然是烟花繁盛之地,可惜不曾春天来,否则还能赏一赏琼花。”</p>

说罢,他回头,朝船舱里道:“公子上次来,还是九岁,可记得那时之事?你跟吕公一道出门,游历至扬州。吕公无意间结识了高陵侯的外家容公,还遇到了……”</p>

“我记得。”倚坐在榻上的人淡淡答道。</p>

夏日的熏风从窗口吹入,烛火在纱笼里微微颤动,在他的脸上勾勒出线条,精致而利落。</p>

“听说容公这些年仍然在扬州做生意,也不知道还能不能遇上他。”汪全说着,颇有些感慨,“我记得也就在那年,高陵侯犯了事,带着全家回南阳去了。说来,高陵侯还是公子的义父,可当年主公离开京城之后,两家就没了来往。上次吕公与我饮酒时,还说这些年一直无暇再与容公夫妇相会,甚是想念。他若知道公子到扬州来,定然会让公子捎些东西……”</p>

汪全絮絮叨叨地说着,李霁仿若未闻。</p>

修长的手指翻过手中的书页,他的目光落在底下一行小楷上——此页之后主角做尽蠢事 可跳至下册续看。</p>

</p>

</p>

推荐:</p><style>.reend 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 10px}</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