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 / 2)

帝师 锦暖儿 0 字 2022-09-29

年不及弱冠便有这份沉稳,早生几十年,当可同杨大学士分庭抗礼。</p>

既然两位尚书达成一致,都有举荐此人的意思,他们又何必讨人嫌?</p>

再者言,复试策论呈送天子御览,本就是特例,多一份少一份实无大碍。谁又能鸡蛋里挑骨头,非要辩出个五四三二一来。</p>

“如此良才,自当举荐。”</p>

几人颔首,笑容里都带着意会。</p>

马文升和韩文也不避人,大方将几份策论收起,唤来一名小黄门,将诸事安置妥当,当夜便歇在值房。</p>

次日,弘治帝难得上了早朝。</p>

朝议之后,三名阁老和六部尚书齐聚奉天殿西暖阁,和天子一同观览呈上的几篇策论。</p>

谢丕和顾九如的最为出彩,第三个被天子夸赞的却不是董王已,而是闫璟。其后,崔铣等人的策论均被一一评鉴,言辞深刻者多得赞誉。</p>

翻到杨瓒的文章,弘治帝微微皱眉。</p>

不是说不好,而是比起之前几篇,的确有些差距。</p>

“马爱卿。”</p>

“臣在。”</p>

弘治帝拿起杨瓒的文章,明显在问,这篇策论是怎么回事?</p>

“启禀陛下,此文乃春闱第五十九名,保安州明经杨瓒所做。”</p>

“哦。”</p>

弘治帝点点头,继续向下看,眉头仍是未松。</p>

行文平稳,有些观点不错,字也不错,可左看右看,实在没有哪里出奇。</p>

“此篇策论……”</p>

看到末尾,弘治帝当真不知道该如何评鉴。</p>

论理,文章写得不错,算是中上。但比起之前几人,实是差了一个段数。就好像白面包子和黑面馒头的对比,都能吃,味道却着实不一样。</p>

面对弘治帝的疑问和同僚的目光,马文升极是淡定。旁人不晓得弘治帝的心思,历经四朝的官场老油条却是一清二楚。</p>

太子性格跳脱,玩心太重,跟在身边的人难以规劝,詹事府也没有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即便有,也不为太子所喜。</p>

当下要紧之事,是择选一个稳重之人陪伴太子,或讲经义,或侍读文华殿。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像给骏马套上笼头,加以管束。</p>

人不能从朝中选。</p>

只要入了朝堂,各方的关系就撕扯不开。这样的人陪在太子身边,未必是好事。</p>

原本,马文升以为会是谢丕。然观天子之意,可能性着实不大。</p>

在谨身殿中见到杨瓒,马文升便是心头一动。复试后和韩文商量,才有了阅卷房中的一幕。</p>

“陛下,此子不及弱冠,年方十七。”</p>

一句话出,弘治帝的神情顿生变化,微微倾身,问道:“十七?”</p>

“回陛下,正是。”</p>

看着天子面色渐红,马尚书笑眯眯的回道,心中大定。</p>

揣测上意不是不可,只是分人。</p>

愚钝的,多会被打上大不敬的烙印,送到诏狱里去免费吃住。</p>

精明的,如马尚书这般,绝对是无浪行船,无需多费力,便可直达目的,更可得天子好感。</p>

“好,好!”</p>

顾不得掩饰情绪,弘治帝笑道:“年少英才,当取!”</p>

暖阁中的都是人精,历经宦海沉浮,资历最小的也为官二十多年。见到弘治帝的态度,哪里还有不明白的?</p>

有谢丕等在,此子未必会入一甲,然二甲出身,得授官职,甚至越过一甲三人,也不是不可能。</p>

立在朝廷,学问重要,人际关系同样重要。但最牢靠的关系网,也比不上天子的赏识。</p>

今上对此子青眼有加,太子纯孝,自然也会另眼相看。</p>

思及此,众人都是微微凝眸,看向马文升和韩文,不禁暗中磨牙,这两只老狐狸!</p>

西暖阁内之事,自不会轻易外传。今科贡士均不晓得,未经殿试,已有人要鱼跃龙门。</p>

福来楼中,送走快脚,杨瓒令书童关上房门,脸色铁青的坐在桌旁,始终没出一言。</p>

杨土眼圈通红,脸上还挂着泪痕。有心叫一声“四郎”,话到嘴边又憋了回去。</p>

许久,杨瓒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按着额角,双眸黑沉。</p>

怪道诗圣言: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p>

“四郎,闫家欺人太甚!”</p>

杨瓒没有应声,起身铺开纸笔,挥毫写下一个字:忍。</p>

忍字头上一把刀,此时此刻,他必须忍!</p>

按上胸口,难言是杨小举人遗存的愤恨,还是源于自身。既已承续对方的身份,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恩是仇,他都必须承担。</p>

这是责任,理应承担的责任。</p>

深仇至此,容不得有半点退缩。</p>

后退一步,不会是海阔天空,而是万丈深渊。</p>

拨开云雾,疏离感不再。亦不再如雾里看花,旁观他人的人生。</p>

自此刻起,他再不是后世里奔波忙碌,每日行走在钢铁丛林中的白领,而是活在大明,身负血海深仇和一族期望的今科贡士!</p>

闭上双眼,耳边仍流淌着快脚的话。</p>

“十多条人命,全族皆孝……不是小的有意隐瞒,只是杨翁再三叮咛,且不可让杨老爷忧心……”</p>

放下笔,看着墨迹的流淌,似能看到杨家人洒在荒土的血。</p>

手指用力,竹制笔杆竟生生折断。</p>

月光透过窗缝,静静洒落纸上。</p>

银辉映在杨瓒眼中,不见舒朗光华,唯有怒火不平,恨意滔天。</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