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种师中死战全忠义,双枪将单骑闯八营(2 / 2)

却说宋江得胜之后,引兵来大名府外。已有探马来报军情。张开道:“元帅,末将与杨温多年同僚,愿去劝他弃恶从善。”韩存保道:“我亦愿往。”宋江道:“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实乃上策。”便令鸣金收兵。

当日。韩存保,杨温两骑马奔宋营而来。早有小校报知,杨温忙请进来。二将进帐,杨温道:“二位将军如何回来的?”张开摇头以对。杨温一怔,旋即苦笑道:“莫非降贼了?”韩存保道:“当今宋公明元帅待人甚好,百姓无不相向。杨兄何不投过来,必为大将。”杨温道:“韩兄不知我祖上否?昔日祖宗杨老令公故事,某一刻不忘。必以此为志,终身奉之。”张开道:“杨兄七尺男儿,何苦为祖上桎梏所缚?杨志将军亦是杨家将之后,不也随宋元帅替天行道?”杨温怒道:“我为杨家之后,禀杨家忠义之志又有何错?杨志那厮所为,又干我甚事?你二人休劝了。念你二人曾为大宋出力,又有同僚之情,速滚了出去。来日疆场之上,杨家枪定不认人。”张开,韩存保劝降不成,只得回营复命。

却说当日,董平闲闷无聊,骑马出营闲走。约二十余里,见一干瘦老僧,手拿一个青布,里面包着棍棒似的东西。只见那老僧近前施礼,董平下马还了一礼,便伸手往怀中取银子。老僧摆手道:“出家之人,要钱无用。”董平忙道:“是某愚鲁了。不知大师有何见教?”老僧道:“董将军擅用双枪,可知古来双枪名家属谁?”董平见他说出自家姓氏并手段吃了一惊,知晓此高僧不凡,便道:“当属隋末双枪老英雄定彦平。可惜老英雄出家,此派双枪之法便失传了。”老僧道:“定彦平正是家师。家师圆寂之日曾言,此枪二百年后便生有缘人来取。今日之会正乃天意。”言罢将枪交与董平。董平忙将躬身双手来接。

老僧又取出一本书来递与董平,董平亦接过来。老僧道:“将军休嫌此书厚重。书内记的乃是家师毕生绝学。将军若能看懂,与自家枪法融会贯通,必有极高长进。”董平连忙拜谢。老僧又念了几句:“双枪章法世间奇,名家能人古来稀。将军谨学更勤练,来日仗它征淮西。”言罢手指宋营道:“那里有将军功名,不取等甚?”言罢便不见了。

董平又跪地拜了一场,忙解开来看,正是昔日定彦平所用两条绿沉四尖枪。董平喝彩一声,双手拿起。平地上使了一路,笑道:“宝贝,真宝贝也。比原来那条枪趁手百倍。”言罢又看那书,更是喝彩不尽。片刻合上书道:“宁静之时确好再看。”言罢眼望宋营道:“老师傅所言,莫不是教我白日里去踏营。”又大笑道:“有何惧哉,这枪数百年不饮血,正好斩几员宋将祭枪。”言罢回了营寨将书放好,吩咐亲兵细细把守,然后单骑双枪出营。

却说董平单骑来宋营前道:“寻常厮杀不见手段。杨温将营寨一字摆开,确便宜了我。正好一个一个的将八座营寨都杀遍了方显能耐。”

只见董平来在第一寨约莫一射之隔,大喝一声拍马便冲。宋军士卒早看见了,忙将弓弩来射。董平将两条绿沉四尖枪舞的泼水难进,不露分毫。渐渐离得近了,董平一抬马头,那马跃过鹿角,闯进营里,董平将手中双枪去流星般刺来,早刺倒十数个宋兵。然后拍马直闯,一往无前。忽迎面杀来一员首将王冲。交马一合,董平刺其落马下。

这时又有无数不怕死的宋兵来杀,董平大笑数声,策马驱前如入无人之境,转眼又刺死十几员宋将,百余名宋兵。绕是铁胆铜心汉子也生惧怯,况是这些肉的?宋兵纷纷后退,哪个敢近?董平确不顾其他,横冲直撞起来。宋将迎敌者必死,各俱奔逃。

也不知多久,董平连杀过五个营寨。人成血人,马成血马,唯手中双枪锐势不减,丝毫不见疲态。宋将于雷以董平疲惫,挺枪来取。只见董平一个二龙戏珠将双枪贯入于雷头颅,死于马下。

董平正大笑时,忽听见一声喊叫:“董平休要逞能,看杨家枪法。”正是杨温杀来。董平笑道:“这般时候才来,莫不是怕老爷了?”杨温恼怒,将枪法使开。董平也不留分毫。二将单枪对双枪,斗了二十合,杨温伤口未愈,用枪渐渐吃力。被董平手起一枪,刺中肩窝,只得回马走了。

宋军见主帅败了,军心更丧,纷纷逃命。杨温喝止,那稳得住?董平跃马提枪,一鼓作气闯过剩余三营,纵马跑出一射之隔。宋军以为董平要走,纷纷松了口气。谁料董平竟又兜马杀了回来。吓的宋兵箭也不敢放,都逃活命去了。

董平精神倍涨,挺枪复杀。宋兵俱无战意,个个溃逃。董平又自第八寨杀回到第一寨,回身看去,宋兵东藏西躲,好生狼狈。笑道:“宋兵好不济事。”又寻思再杀已无滋味,便拍马回营了。

却说董平回营见过宋江,说了偶遇老僧并闯营之事。众人无不称奇。宋江道:“将军虽违我将领,私自出营交战。确力闯八营,足动天下。念将军久立战功,此过便不计了,只是下不为例。”董平连忙拜谢。

有分教:大名府里,昏君夜逃。开封府内,明君登基。若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