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为什么不能是我(1 / 2)

 一份圣旨,令得赵巽父子二人都傻眼了。

东宫伴读。

这……什么玩意啊?

赵巽是怎么都没想到,陛下竟然玩了这么一手,好好的国子监不让去,竟然要自家小子去东宫,给太子伴读。

这不是胡闹吗?

因为,最简单而言,大明开国两百余年,根本就没有太子伴读一说啊!

“中贵人,这……是不是弄错了?”赵巽小心着问,却是改了口。

“怎地?赵大人是觉得咱家弄错,还是陛下会弄错啊?”太监王之心反问。

“额……”

赵巽一阵无言,脑瓜子嗡嗡的,直觉得陛下这一手,实在是太坑了。

大明,从来没有东宫伴读一说啊。

在太祖皇帝开始,关于太子储君的教育便十分重视,这份教育,是与其他诸多皇子不同的,故每一方面都要小心翼翼。

就比如太子伴读,在那宋朝,本身是一个官职,位列九品,是太子的属官。

这太子的属官,便等于是太子日后登基是一个班底,是太子值得信任的人选。

自然的,在太子登基为帝之后,这些属官都将被予以重要职位,可谓是一步飞黄腾达。

于宋朝的科举制度,给太子配伴读,自是没问题。

可在大明,在严格的科举拔擢人才的制度下,尤其是八股文的限制下,每年的考生如过江之鲫,大家为了能入朝为官,都挤破脑袋似的。

可以说,每一个能考中进士、入朝为官者,那都是无数读书人的姣姣者。

结果,就是在如此严格的科举之下,你在东宫开了个口子?

入东宫为伴读,是否有官职还不清楚,但注定是要被日后的太子殿下重用的,这就等于是直接跳过了科举,直接当官。

别人都是辛辛苦苦,寒窗苦读,你只是因为陪伴太子读书就一步登天了?

不公平啊!

再直白些,此举,可谓是得罪了天下无数读书人以及当朝众多命官。

大家伙都是一步步磕磕绊绊走来的,你却成了伴读,获得了未来的为官资格?

“中贵人,那左春坊不都是太子殿下属官吗?”赵旭问,言外之意是没必要增设这个伴读的属官。

“是啊,赵公子还有什么疑问吗?若没有的话,还不快快领旨谢恩?”王之心淡淡道。

“我……”

赵旭喉咙涌动,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了。

只是想到抗旨便是掉脑袋的大罪,无可奈何下,也只得领旨。

王之心等太监离开,小院安静下来。

父子二人又相视一眼,皆无语状。

怎么说呢?

太坑了!

东宫伴读,尤其还是这两百余年唯一的非太监伴读,看似极受恩宠,以大男子的身份时常入紫禁城东宫陪伴太子读书,实际是得罪了天下无数读书人啊!

大明的读书人何其勇猛?

这些人中可是有敢在原奉天大殿,今皇极殿直接干架的存在,还在大殿打死过人!

尤其是一部分人,对外我怂的一批,对内,我重拳出击。

被这么一部分人给惦记上,那还有好?

更别提他本就想着低调点,苟个一年左右,搞点银子就跑路了。

“坑爹的老阴批!”

赵旭暗自愤然,却是左右无奈。

想来也是,被那歪脖子皇帝坑过的人,不在少数的,而今突然玩了这么鸡贼的一手,狗倒是够狗了,却也在情理之中。

还有什么是歪脖子皇帝干不出的呢?

“等等!”

赵巽突然定定的看了过去:“赵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