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分化瓦解(1 / 2)

 为了彻底对抗山遇旺荣的人马,李全义这一次还抽调河东节度使王宗本的军队参加战斗。王宗本的部队防守在新获得的太原,战斗力十分强悍,而且手下也有几万人马。如果河东军参战就可以彻底将山遇旺荣的军队一举击溃,也好出一出也利宁从的怨气。可是王宗本委婉拒绝了李全义的命令,因为作为河东节度使,王宗本还负责雁门关的防务。雁门关对于大齐而言是边防重镇,大齐夺回雁门关之后就可以阻止大燕军队从云州南下之路。</p>

因而王宗本担心一旦河东军前去对付山遇旺荣,大燕乘机南下,那么太原也许就会得而复失。但是这个举动加深了王宗本与李全义之间的隔阂,当李全义知道王宗本拒绝之后,拍案而起,说王宗本这么做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要下诏责备。关键时刻是王枢力劝才让李全义打消怒气。但是李全义的表现还是传到王宗本的耳朵之中,王宗本对李全义的不满也增加了,明明是他为了大齐好,却弄成了罔顾国恩。</p>

而此时徐浦已经带着他的军队昼夜兼程向山遇旺荣的地盘赶来。而山遇旺荣也等着与徐浦大战一场。而另一方面,山遇旺荣的使节也来到一些依附于也利宁从的党桓小部落,希望他们可以拒绝也利宁从出兵的要求,或者直接投奔他山遇旺荣。这些小部落的领导想了一想,也利宁从他们得罪不起,山遇旺荣也得罪不起。现在两边干仗,他们都不能得罪。最终只有选择对也利宁从出工不出力,派了人马,但是并不全力以赴。。</p>

因而也利宁从调集军队,到人马齐备,足足花了平时三倍的时间。而那一边山遇旺荣已经与徐浦打起来了。徐浦的朔方军不是吃素的,徐浦本人也不是泛泛之辈。山遇旺荣一下子无法从徐浦那里得不到好处,反而被徐浦打得丢盔弃甲,徐浦顺势也把山遇旺荣占据的城池给包围了。山遇旺荣率领他的败军退到大漠之中,而韦买德却在城池之中坚守。山遇旺荣利用韦买德坚守之际,重新收拢部队,又再一次结成大的营寨。</p>

韦买德利用十天的坚守给了山遇旺荣卷土重来的机会,而徐浦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带着部队列成阵势,而山遇旺荣也列好阵势,决战一触即发,这个时候也利宁从的部队也来到了战场,一下子山遇旺荣腹背受敌,陷入危机。不少人劝山遇旺荣放弃那些城池,退回沙漠。只要退回沙漠,那么谁也无法抓住山遇旺荣。可是没了那块土地,山遇旺荣无疑会有巨大损失,山遇旺荣不想回到在沙漠,也不想就此打住他扩张的步伐。</p>

拿起很容易,但是放下很难。山遇旺荣不会轻易放弃他好不容易得到的据点。有了这些据点,他这个夏州节度使才算有意义,不然他这个节度使一点意义也没有,连一个府衙也没有。但是徐浦不是轻易对付的。他的军队结成阵势,步兵与骑兵配合,两者之间配合默契,一点缝隙也没有给山遇旺荣钻。尤其朔方军还训练有素,本来朔方军节度使就是负责对付大燕的军队的,因此自然面对山遇旺荣的部队,战斗力也不会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