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第二场弄墨(下)(2 / 2)

袁绍见曹操怔怔出神,忙问道,“许临这字写得怎么样?”

曹操木然道,“这也算书法?”

许临心想这篇《祭侄文稿》原也不是书法作品。

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兄弟分守两地。可战争年间颠簸流离,兄弟二人各自为战,逐渐失去消息。当战乱平复之时,颜真卿寻找家人踪迹,最后却只找到了侄子颜季明的头骨和弟弟的一块腿骨。

当时颜真卿心情极度悲愤,泣血写下这篇《祭侄文稿》。全篇文字接近狂草,不为写作,只为抒发。在这种情绪下,全篇虽然错误之处甚多,却意外呈现一种无意乃佳的境界。

也因此,如此随手之作却被后世尊为天下第二行书!

许临感慕颜真卿为人,无数次临摹此篇,却始终不得其法。没想到今日生死关头,反而忘却了诸多限制,做到了不计工拙,直抒胸臆,终于补齐了这最后一抹神似。

许临可惜这境界领悟的太晚,今日还是要死得。

众人也都站起身,跳脚观察许临之作,却纷纷摇头,只道许临还是输定了。

忽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伯喈,我眼神不好,你来扶我。”

蔡邕慌忙起身,将胡广搀扶到许临案前,胡广一边捻须观瞧许临作品,一边问道,“伯喈以为此篇如何?”

蔡邕俯身看了半响,才苦笑道,“邕若能朝书此篇,夕死可矣。”

胡广笑道,“不至于,不至于。”

这时平阳侯插嘴道,“本就不至于!这字写得潦草之极,哪有半分美感可言?”

胡广道,“此篇悲愤慷慨,有天机云锦之貌。依老朽看与蔡中郎之作可称伯仲,可毕竟中郎多练了几十年笔力。这场不妨判为许临小友获胜。伯喈,你看如何?”

蔡邕大喜,作揖称是。

平阳侯却没想到这个结果,怒道,“胡老未免偏的厉害了!比写曾子名言,这小儿写得又是什么?”

胡广缓缓道,“比什么是你说得,老朽从未说过。何况,老朽便是偏心,你又如何?”

平阳侯咬紧牙关,还是没敢将那句老匹夫骂出口,只连说了三声好,随后甩袖离开。

胡广不予理睬,只对许临说道,“小友今逢大劫,我看却是吉人天相。七日后,老朽在‘天藏云盐庄’备好茶食,恭候小友光临。”

一听这话,人群中一齐发出羡慕之声。毕竟以胡广身份,此话一出,就可以视作拉拢了。能得胡广赏识,哪怕现在仍是白身,日后官场却定然是一片坦途,不可限量。

可众人虽然羡慕,却并无嫉妒,毕竟乐府诗赢了曹操还算可敬,在书法上赢了蔡扈那简直是可畏了。

许临挣扎起身,向胡广作揖道,“许临若不死,日后定会拜见。”

胡广笑道,“天不悔祸,谁为荼毒。此句尤佳。”

说罢跨步殿外走去,行至一半喝道,“蔡伯喈技不如人,还在这里干嘛?”

蔡邕赶忙追上,搀扶着胡广,相伴而出。

许临先输后赢,死里逃生固然值得欣喜,可想还有五局比试,此刻全神贯注,不敢骄傲,生怕平阳侯又请来哪位高人。

这时黑衣人中传来一声问好,似乎让许临紧张的心稍微平静,“许兄,明珠姑娘,好久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