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 / 2)

高衙内新传 斩空 5722 字 2019-09-19

他向高强作了一个揖,言下不胜唏嘘,转身向宫中行去,走出几十步外,竟还扭过头来望了高强一眼,其慨叹惋惜之情,竟似极真。

高强心里一阵腻味,倒不是对这赵楷本人,一个半大孩子,表现的中规中矩,也算难得,起码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若只是大家学术交流,高强虽然并不能系统阐述经济学的要点,但也不至于敝帚自珍到这种地步。无奈此子出身皇家,所有相关地事体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哪里晓得,当真应了那句老话,树欲静而风不止,高强前脚到家,后脚就有中官上门,说道赵急召高强入宫。高强不明所以,好在那传讯的中官乃是梁师成的心腹,给高强透了个风声,说道嘉王赵楷入对,考了学业进展,而后赵便传了旨意出来。

高强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莫不是赵楷居然请动了皇帝作说客,定要我给他作老师?这下可要了命了,来不及找人问计,只得重新穿上朝服,再回宫中去。

此时已是月上中天,原本宫门已毕,不过这赵为帝不可以常理测度,居然侧门还开着,梁师成亲自在那里等候着,专等高强入宫。

一见梁师成的面,高强如获至宝,等不及客套两句,一面步行往宫中去,一面就低声向梁师成问讯。梁师成亦压低声音道:“三大王入对学业,官家甚喜,俄尔三大王忽而流泪,官家问其情由时,便说是渴欲向贤侄讨教理财之道,不得其门而入。官家一听,即刻命人宣你入宫,想是要亲身为三大王延师。”

果然如此……高强暗自叫苦,别看这事是赵亲自经手地,但是只要他一点头,从此就打上了嘉王党的记号,这太子能给他好脸色?历史上赵桓虽然是个较为温和懦弱的人,但对于赵楷兄弟可是恨之入骨。肃王赵枢就因为是赵楷地同母弟弟,就被头一个派到金国去为人质。要不是金兵打进来太快,赵桓是在非正常状态下登基,估计赵楷地下场不会比赵匡胤地几个儿子好到哪里去。

“世叔,你可得救小侄一救,太子大位已定,小侄可不想和三大王有什么瓜葛……”

梁师成看看左右,将声音压得更

“某自然理会得,你到了官家面前。可如此这般,此……”叽里咕噜一顿,高强有的字句听清了,有地压根就没听明白。有心要请梁师成说大声一点时,却觉得梁师成倏地离开自己两三步之远。抬头一看,却原来已经到了禁苑门口,心中顿时大恨。当初看电视上,人家咬耳朵的时候都是叽叽咕咕的,偏偏个个都能听的分明,怎么就没一个说你声音太小了。我没听清楚呢?!

这当儿恨也无法,只得随着梁师成入了禁苑,但见崇政殿中灯火通明。不知点了几千百只蜡烛。若是那位李后主的小周后到此。人家点惯了夜明珠地,不晓得会不会被这些灯烛的烟气给熏昏了过去?起码高强当年是用惯了电灯的。对于这时代的夜间照明就颇有微词。

不消一刻,已经到了御前,由于是平素相见,下跪也免了,只是打拱作揖而已,高强抬起头来,却见一旁站着燕青,不由得一怔。

赵见高强注目燕青,便想起前日听燕青说及地那段因果来,便即笑道:“高卿家词章绝妙,并前后夫人俱是工于此道,前日听得燕说书提及卿家前夫人蔡氏所制钗头凤词,极精妙婉约者,朕嘉叹良久矣。若非无出,则岂非卿家之良配?”

高强又是一怔,当即把些套话应付了,再一咀嚼赵适才的话语,方向燕青贺喜道:“经筵官乃天子私人,例不轻除,自当贺燕说书得进此位。”原来赵适才称燕青作燕说书,显然是封了他作崇政殿说书,只是尚未关白门下省草制书而已。这崇政殿说书乃是一个要紧的位置,每隔一日要进宫中为皇帝讲课,自来非硕儒大贤莫得,以庶官为之则称说书,以侍从官为之则称侍读、侍讲。燕青进京不过月余,竟已得到了这个位置,当真令人惊叹。

燕青自也逊谢。赵待他两个客套毕,方招手叫了赵楷过来,执着他的手向高强道:“朕诸子之中,惟此子跳脱,每每与经书之外,复留意杂学。适才宣他入宫,本为考较学业,却听他哭诉,说什么想要从高相公学那理财之道,却苦不得门径。朕为人父母,自然望子弟向学,故而宣卿家入宫,只为问一问卿家,毕竟何事不得为三儿西席?”

高强暗骂赵二百五,本衙内还不是不想掺和你皇家那点破事?你倒好,就被这小子哭了两声,居然就要把我往火坑里推!

他回忆了一下刚才梁师成所说地那几条,小心翼翼地陈词,首先是说自己太忙,军务倥偬;二则理财小道,非亲王所宜受学,不敢误人子弟;三则以故事,宰相、执政无为亲王师者,故而辞不敢受。

赵听罢,也觉得有理,毕竟这时代尚未领会到经济学的重要性,一说到学问,首先就是儒家六经,便是农桑都比理财来得高段一些,自己的儿子年方十五岁,要学这等末道确实有些不务正业了。

他转过头来看赵楷,赵楷却道:“官家,高相公所言非是,儿臣以为理财之道,自仁宗皇帝后便为本朝大事,至神考时,则诸般新法无非是为理财而已,然而王荆公以下诸公殚精竭虑,以必成之法,借朝廷雷霆之力,州县奉行之,犹不能胜,动辄有钱荒之患;直至本朝,高相公起自应奉,妙手轻点之下,数年之间天下大治,乃至有我大宋博览会,动集万国珍宝于一地,此则胜于熙丰诸公多矣!以此观之,理财殊非小道也!”

这番话一出,高强居然有些感动了,只因他辛辛苦苦这么久,听到的最高地评价,居然就是从面前这个十五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来的。比王安石更伟大?别地不敢说,要说经济学,本衙内那是当仁不让啊!

只不过,自幼经受儒家经典熏陶地赵显然不作如是想,王安石之所以受到士林推崇,其实也是和他地经术学问有关,唐宋八大家之一么!高强呢,连一手毛笔字都马马虎虎,更不用说写散文和骈文了,也就是时不时填些词章而已,在文学方面了不起是个柳三变。

不过他身为皇帝,倒也明白理财的重要性,况且本朝两个最会理财地大臣都在面前,也不好公然去贬低了他们,只得向赵楷道:“此言真井底之蛙也!真宗皇帝手制劝学诗,称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高相公燕说书俱是同科登第,他们有这等理财本事,自亦是向圣贤书中学来,尔小小年纪,经术未成,倘要妄言理财之道,岂不是舍本逐末?”

对啊对啊,你就听话,乖乖地去念儒家的书,莫要来烦我了……

高强正在脑中碎碎念,却听赵楷说了一句话,险些把他吓了一个跟头:“官家,倘若儿臣能经科场登第,敢问官家可能许儿臣向高相公请益?”

敢情这位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进士,居然是因为本衙内才去参加考试的?(康熙不算,连最喜欢拍他马屁的阎崇年都认为不可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