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间的那年秋分,在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广济寺门前的大槐树下,乌压压的人群围在一个斑驳的案几前,七嘴八舌的向登记造册的官差问:
“官爷,俺们迁到哪儿?”
“官爷,给俺们的牛在哪儿呢?”
“官爷,俺们到了新地方是不是真给五十亩地?”
“官爷,迁过去真的三年不纳皇粮国税?”
案几前的官差们正忙的不可开交:他们要先将四府二十八县集聚而来的男女老少登记造册,每人发一张凭照、几串钱外加一袋干粮,然后像串蚂蚱一样,用绳子一个个绑了胳膊,交给作为路引的军吏,开往大迁移的目的地。
正在登记造册的官差,用极不耐烦的语气回答道:
“问那么多都冇(没有)用!迁到哪儿全看你的手气,你抓(抓阄)到哪儿就去哪儿!等你们到了那仡佬儿,耕牛农具和房舍田地,衙门都会一准儿给!三年不纳粮,那是圣上十几年前的金口玉言,哪个敢乱来那是要掉脑袋的!”
官差说话间先拱拱手,然后做“咔嚓”抹脖子状。官差说的是金口玉言,是洪武初年那张移民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