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那达慕大会上的奇遇(2 / 2)

转眼间到了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这是蒙古族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今年阿拉善草原雨季较往年要多,牧草茂盛,牛羊肥壮,是难得的好年景。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周边的牧民会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大会。“那达慕”大会既是庆祝的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在大会上,人们会交易工业和农副产品,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等。

“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期,将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习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

乌日娜的父亲敖木嘎也从夏营盘赶了回来,他是周边有名的‘博克庆’(摔跤手)。乌日汗哦伯各(哦伯各蒙语爷爷)、傲云额么(额么蒙语奶奶)以及韩子乔一家也都参加了盛会。穿着蒙古族节日盛装的乌日娜越发显得娇俏迷人,这妮子,现在犹如雨后的春笋,在爱情的滋润下,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敖木嘎不负众望,力博群雄,得了第一。兴奋的乌日娜拉着韩峰娇呼不已。

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

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