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学宫(1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4854 字 2019-09-28

 确定了文字,同时又通过石板拓印,将样范送达诸侯,姬丹对于自己这变相的印刷术的效果还真是有点自得。见有诸侯游士只闻其名,未见其样,特地专程前来观摩字样,姬丹自觉这是招揽诸侯游士的好机会,派了阳庆、鞠成两位,带了几十位宾客,专管接洽招待等事。

为了扩大新字样的影响,姬丹用娟二百匹,重新拓印二百套字样,装订的齐整,但有诸侯客来,一律赠之。

当然,姬丹也没忘了,当初定这字乃是为了规范学塾的教学基础,如今这标准字是有了,可教材的内容,才是更重要的。

有写作字样的大功在前,这件事,自然也是有公孙阳牵头。

如今的公孙阳,作为字样的书写者,走到哪里,都迎来一片的羡慕和尊敬。

他当然知道,如果不是太子恩典,他一个退位宗室罢了,怎么会捞到这样一个足以名垂青史的大功!

所以,当太子将自己之意告诉公孙阳的时候,公孙阳当仁不让的承担了下来,还没等太子丹说完,已经兴冲冲的跑回家去,翻箱倒柜,将诸般诗书典章取出来,开始择其大要,整理章句。

数日之内,公孙阳已有所得,抱着简册进宫,请太子审阅。

太子丹请公孙阳坐了,在老爷子热切的目光中打开简册,细细读之。

良久,太子丹放下卷册,沉吟一下,道:“卿摘录诗书,批策多边,着实费心了。只是卿所编撰,简则简已,却与所要不符。”

姬丹吩咐仆隶,将公孙襄、韩荣、鞠成、阳庆、贯高等人都请了过来,请大家看过公孙阳所撰写的文稿,姬丹道:“当日我同韩卿曾言,这学塾孩童幼小,当以识字为主,但两年上学,不可不懂人间万物大道,不可不知天地至理!”

“故这学塾所教之书,当用常字在两千上下,宜编为长歌,朗朗上口,歌中内容,乃为万物之理,忠义大道。”

“朗朗上口,则孩童喜欢,时时背诵,即可记字,又可受教于大道,还可感悟旁人。”

“卿等宜各将所长,工、农、商、兵、诸子百家之典,择其大善之理,编缀成歌,须合辙押韵,不可生拗。”

“忠义者,立身之本,孝悌者,安家之根,凡我燕国之民,当以报效国家为重,此孩童虽幼,不可不知。”

“炎黄之下,五帝薪火相传,自夏而商,自尚而周,今战国纷争,天覆周室。我祖召公,有得于民,封国于北,垂八百年。周室既灭,足以承其运者,岂非燕乎?孩童虽幼,此不可不知也!”

“长城之北,多有胡戎之族,不受王化,然其民虽愚,亦炎黄之后也,我大燕既有承周之志,又岂能弃炎黄之民于化外蛮夷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天下之理,孩童不可不知也!”

姬丹说的明白,公孙阳对照下来,知道自己所摘录,只是注重简洁通畅,至于内容,则选自诗书,至于其他,毫不涉及,当然太子不满意。

不过听这些内容,还真不是自己所全能懂的,尤其是这工、商、医之术,素来被自己视为小道,而今太子竟然要编在教材之中,当然自己是搞不来了。

不过,有这些人相助,各自把关所长,当是不差的。

不就是给孩子们编一些歌咏之词么,将经典之语,择其言简意赅,符合大道之词,串联成文就是了,这有什么难的呢,太子说完,大家轰然应诺,定了各自回去撰写,五日后交给公孙阳统筹。

五日之后,文稿交给公孙阳,公孙阳进行串联完善,这中间,某些词句阐述的道理,公孙阳但凡有不同之意的,定然寻来编撰者反复辩驳无误后才给与确定。有些观点的分歧,甚至能闹到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大吵。往往最后还需要太子丹一言而决才罢。

历时一月,全文长六千五百字,其中总共用到新字为两千一百六十二个的“蒙童大道歌”编撰完成。

姬丹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这里面不但有诸家经典之语,更有兵、工、农、商和天文气象地理之道。基本上一个孩童学习两年,不但可以学会两千常用字,这很多基本的道理,也都印在了脑子里,成为一种最根本的思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