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学宫(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4854 字 2019-09-28

姬丹大喜,取出一些金玉,赏了参与众人,自己亲自提笔,在卷册之首,写下了“蒙童大道歌”五个字。随后请公孙阳,用七分大小的字,写在白绢之上,还让石匠刻了石板,拓印出来装订之后,但凡学塾、官学教学之士,一人一本。同时规定,孩童上学,前两年必须以此为标准授课,如孩童能默写这大道歌无误,即可视为出学,即可再拜师学习或游历,也可再进入更高的学府求学。

这个时候,又没有纸张,姬丹到学校去看时,发现这学塾的孩子们,用竹简习字实在不便。于是让下都工坊当中,专门烧制了两尺见方的陶盆数百个,中间放了极细的沙子,摆在孩童面前作为习字书写用具。

用沙子为白绢习练新字,抹去极便利,还不用考虑墨染之类。甚得学生喜欢。这教授新字的进度也因之加快了不少。

没有几天的功夫,走到学塾附近,就能听到孩童们朗朗的背诵长歌之声。姬丹灵机一动,将这大道歌拓印了上百套,发到下都军营当中,择识字的官长,每日在操训之余,教给军士背诵,不但对军士们是个教育,也让军士们认得些新字。

如今这各国宾客,来到下都武阳城的可是不少,或是应招贤令而来,或是好奇燕国新字而来。姬丹趁机成立了黄金台学宫。以阳庆为下都学监使,俸禄千石,出掌黄金台学宫。

学宫之内,分设各科,但有各派大贤,均可驻足本学宫讲学,官给月俸五十石。车马华屋之类,一样不缺,称之为博士。

各国学子,不论老幼,欲求学于学宫者,只要能达到默写“蒙童大道歌”的水准,即可日给米两升为食,官给房屋为住处。

又以尉僚为学宫兵学博士,公孙河为工学博士,阳庆为医学博士,公孙襄为礼学博士。其余各科,均由阳庆择贤者相请就任。这其中,姬丹专门提醒了阳庆几个人。

其一是韩国公子韩非,虽然不善言谈,但是善于著述。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连李斯自以为不如。

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的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之道,却喜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却是集法家百年来思想之大成,实为大家,可速速请来。

按照原本的历史记载,好像就在这一年附近,韩非受韩王所令入秦。然后被害死在秦国监狱中,。所以要想挽救韩非之命,还是要尽快把他给从韩国搞出来才行。

韩非子登峰造极的在官场倾轧中实在不是那班行动派阴谋家的对手,被老同学李斯害死

其二是文信侯吕不韦,其门下宾客三千,贤人甚多,如今天下之客,半在其门,我等和文信侯在秦国处的甚好,应当派使者前往,一来拜会文信侯,同时和文信侯门下之客联络感情,二来可请文信侯北上燕境。

文信侯执掌秦国国政十几年,为秦国今日之强出力甚巨,这等大贤,无论到了那里,都会被尊崇万分。更何况我大燕求贤若渴?

如果文信侯不愿入朝中为相为傅,可驻足黄金台学宫,以文信侯这等政治权谋大家坐镇讲学,天下游学之士岂有不对黄金台学宫趋之若鹜的道理?

其三是墨家,墨家一脉,兴盛原不下于儒家之流,只是墨家所行所为,毕竟和各国政治多有不合之处,不受各国权贵之重,渐有衰败之势,然墨家精器械、守御、制造等事,对于兴盛工科之学,当大有裨益,墨家弟子又颇有侠义之气。日后当有可用之处,所以,最好能把墨家巨子和门徒都能请到燕境。

其四是医道,阳庆自己虽是医学大家,但医学和其他不同,各地病候不一,所长也不同,还请阳庆广约天下名医北上,集中于黄金台学宫,各依所长讨论讲授医术,以为天下病患造福。

其余其他各门各派,但有所知,一定要上门相请,非如此不能让学宫兴旺!

太子说的这些,阳庆深以为然,马上派出使者到诸侯各地去邀请大贤前来。

至于文信侯吕不韦那里,太子丹亲自写了书信,并将拓印的“字样”和“蒙童大道歌”各一份备好了作为礼物,和金玉财帛一道,装了一车,由贯高带了,代表自己和父王喜直下洛阳,前去拜会文信侯吕不韦。

至于韩国,从洛阳到新郑,不过三五日的时间,韩非的事情,就有贯高一体去办。太子丹暗地嘱咐贯高,韩国势弱,如果可以,请文信侯相助,当可让韩王派韩非出使燕国,只要韩非来了,自己就有把握将韩非留下来。

同时告诉贯高,如果李斯到了韩国,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让韩非去了秦国。

贯高满口答应,带了五辆车马,直奔洛阳而去。

终于不用那么赶了,呵呵,求收藏,求红票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