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同心(1 / 2)

南园梦华 武义强 0 字 9个月前

 好兄弟同舟共济

看时势切中要害

杨元道接到家中来信,老母亲突然中风,口鼻歪斜,正往京城而来,杨文端让他先跟神医一针灵打声招呼。

杨元道急忙回家,嘱妻子徐氏,打扫庭院,为父母安排房间住处。自已则亲自去城西济善堂。

这一针灵乃是位中医,姓牛名耕田,原是苍州人,擅长针灸,在京城开济善堂坐诊,一根银针曾让无数病患脱离病痛。

中午,老人就到了,直接去济善堂。情况还不甚严重,只是口眼向左歪斜,说话口齿不清,吃饭米汤外洒。

牛郎中仔细看了,便说:不打紧,老太太这是寒热不均,Y阳不调所至,每日针灸两次,再吃几副中药就好了。

想到老母亲来去不便,杨元道便与牛郎中商议:每日请郎中去他府上,为老人施针。雇轿子的钱他另付。

牛郎中笑了,杨三爷,当年你家老相爷对我多有照顾,如今太夫人身患小恙,请牛某施治,牛某当不胜荣幸,不说一天两趟,就是五趟,牛某也没有跟您要车马钱的道理。

果然,七天后,病情好转。

这日,范祖亮进京公干,得知此事,定要来看望。

到杨元道府中,范祖亮给师叔请安,奉上礼品。而后,拜见师母,杨太夫人见范家老四来了,也分外高兴。

范祖亮端详了一会,笑着说,师母啊,您是吉人自有天相,不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老太太喜笑颜开,四儿真会说话,你娘还好吧,我可多年没见着老姐姐了。

我娘很好,她也惦记着您呐。

爷仨边吃边聊,自然说起这北伐之事。

杨元道说起在金国的所见所闻,得出的结论是,尽管金国这几年内忧外患,财力趋紧,国势日益消沉,军队战斗力有所下降,但目前仍不是北伐的最佳时机。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平章王等人大张旗鼓,似乎我军一出,就会大获全胜,其实未必。

范祖亮也有同感,这么多年来,金人已逐步汉化,不似以前那么凶悍,因为蒙古的关系,他们的军队多年一直在打仗;而我国呢,自隆兴以来,除了镇压暴乱,军队从未打过仗。靖康绍兴年间,金人南侵,靠的是战马,一马平川的平原上,骑兵来去凶猛,步兵根本无法对抗;金人的马高大、快捷,耐久力强,我们没有马场,靠从西夏、吐蕃等地买进,马的品种要差一些,江南地方沟河纵横,没有地方让马奔跑,气候温和,也不利马儿生长。也就是说,从军力和军备上,我们大宋都没有优势。

杨文端听他们兄弟谈的热乎,也加入其中。说起军队战斗力,主要看将领和士兵。最初,女真人是游猎民族,在马背上时间多,打猎靠的是凶猛,要争要抢,只有能跑能抢,才能活下去。不象我们汉人会耕田种地,就能生存。猛安谋克乃至那些将军,也许根本不会种地,也不读书,但他们能带兵会打仗。我国呢,这样的人很少,统兵的用读书人,也许会点兵法,但是他们能拿着刀枪上阵,跟敌人面对面拚命吗?你们看,自靖康开始,我们宋国的将领中,常打胜仗的是哪些人?岳飞、韩世忠、刘琦,还有吴璘、吴玠,等等,哪一个不是行伍出生?张浚是个文人,一向主战,但是当统帅不行,虞允文是书生,采石矶临危受命,一战成名,后来,孝宗皇帝让他在四川出战,他却一直找理由推托,是不敢战不会战。将领变动频繁,将不识兵,兵不知将,不知道部队的具体情况,怎么发挥自身长处,士兵与将领没有感情,如何听你命令奋勇杀敌,再者,我国的士兵不少来自于流民、罪犯,这些人能为国拚命,不怕流血牺牲吗?有优势,他会摇旗呐喊向前冲,一旦失利,只会逃命。岳家军、吴家军取胜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