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见证奇迹【求追读求数据】(2 / 2)

他检验之后发现,完全达到了预定的效果!设备功能相当的完美。</p>

这个消息传到车间外面,在外面等待消息的人群就爆发出一阵的欢呼声。</p>

科工委的主任赵炳坤也站在外面等待的人群里。</p>

他和林子健一边抽着烟一边小声地聊着天。</p>

赵炳坤在最近的一个月里,已经来了三次618厂,主要是看龙芯工厂的建设进展。</p>

每次来,他都发现,筹建工作进行得飞快。</p>

本来张志鹏签的军令状是半年内量产。</p>

但是,厂房改造在一個月内竟然就完工了。</p>

而人员招聘培训进展也相当的顺利。</p>

最慢的是设备的设计和生产。</p>

当然,这也是最难的。</p>

虽然国内之前曾经制造出来过国产光刻机,但是,技术路线是完全不一样的。</p>

所以,根本没有参考的价值。</p>

还是那句话:实验室生产和工厂大批量生产真的是两码事。</p>

实验室生产可以不计成本。</p>

而工厂批量生产就要考虑很多种因素,成本考核是最重要的。</p>

赵炳坤本以为,芯片设备完全自研自产这一块估计要耗费很久,毕竟这也是芯片生产的最难点嘛!</p>

但是,张志鹏再次让他大跌眼镜!</p>

到了元旦前夕,张志鹏带领团队竟然已经把第一台国际领先的大型光刻机给造了出来。</p>

而且还邀请他到618厂见证奇迹。</p>

赵炳坤当然是震撼之余,急匆匆就赶了过去。</p>

在第一台国产先进制程光刻机试生产成功的消息传出来之前,赵炳坤还在跟林子健说:“子健,我总觉得这进展也太快了点。这次试生产啊,我看也别抱太大期望。就算是失败了也没什么,失败是成功他妈,就算是失败个几次,也是正常的!”</p>

赵炳坤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他不想给张志鹏等研发人员太大的压力。</p>

所以,适当地降低期望值,也让一线人员不要那么焦虑。这就是赵炳坤心里的想法。</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