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上郡见闻(三)【二合一】(2 / 2)

见此,南门迟便告诉赵弘润,鲜卑与赤翟、匈奴、林胡不同,鲜卑在河套地区,是一个相对弱小的群体,不具备单独侵犯魏、韩两国的能力,顶多就是跟在林胡与匈奴身后,而事后,林胡与匈奴也会分一些抢掠到的魏韩两国子民给鲜卑作为奴隶。

正因为奴隶来之不易,因此,鲜卑人很珍惜这些劳动力,将其奉为上宾那当然是扯淡,不过却也不像赤翟、匈奴、林胡那样,对奴隶肆意鞭打,重则活生生将人打死。

虽然也是作为奴役的一方,但鲜卑人允许奴隶有自己的住处,并且,也给予这些奴隶希望,大抵就是只要这些奴隶对部落做出贡献,鲜卑人允许他们解除奴隶的身份,成为鲜卑部落的一员。

“有这事?”赵弘润略感惊讶。

南门迟点点头。

对此,当初攻陷此地的魏军兵将们都感到很意外,毕竟相比较赤翟、匈奴、林胡奴役奴隶的方式,鲜卑人确实是和善地多了。

而对此,赵弘润倒不感觉奇怪。

在他看来,无论是在哪里,弱小势力想要强大,就只有招收忠心的族人,单单靠本族男女生育,是远远赶不上草原上的内战的消耗的,毕竟这里是一个崇尚弱肉强食的地方,一代人的养育要十五年到二十年左右,而就乞伏鲜卑这阵放在三川只能算是中下等规模的部落来说,可能随随便便一场战场,就会毁掉他们一代人。

因此,允许那些身强力壮的奴隶成为族人,这也能很好地发展族人。

说到底,中原其实也是这样,比如从「单姓氏氏国」到「多姓氏王国」的发展过程中,上位统治者不就是以种种恩惠与惩罚,将被攻灭国家并入自身么?

可明白归明白,那这些鲜卑人、以及其中一些贵族,如何处置呢?

要知道,赵弘润前几日在赤翟,可是亲口说出了「但凡赤翟贵族一律绞死」的话。

在沉思了片刻后,赵弘润对南门迟说道:“你回头告诉那些人,倘若他们愿意放弃曾经的地位,接受我大魏的文化与习俗,我可以免除他们的死刑,并接纳他们成为我大魏的子民。”

听闻此言,南门迟大吃一惊,忍不住低声说道:“殿下,这些人……可是异族。”

他的确很吃惊,因为他只是询问赵弘润如何处置那些鲜卑的贵族,却没想到,眼前这位太子殿下竟接纳那些鲜卑人。

好在他是楚国小贵族出身,倘若是碰到一个抱持狭义民族思想的人,恐怕会竭力阻止这位太子殿下。

“就这么办!”赵弘润不容反驳地说道。

见此,南门迟当即抱拳领命。

当日,南门迟就让麾下的士卒军盘问了已被他们奴役的鲜卑人,询问他们是否肯接受魏国的文化习俗。

那些被奴役的鲜卑人一听只要肯接受魏国的文化习俗就能免除作为奴隶的命运,欣然接受,包括那些鲜卑贵族,整个部落几近有八成的人愿意接受。

这也难怪,毕竟乞伏鲜卑在河套地区本来就不是占据主导的民族,在他们看来,臣服林胡与匈奴也好,臣服魏国也罢,其实都是一样的,而在见识到魏国一口气出动四十万大军的威势后,他们当然愿意跟随这样一位比林胡与匈奴更加强大的主人。

而同时,赵弘润抱着「既然干了索性就大干一场」的心态,亲笔写了一份「化胡令」的檄文,叫魏卒们尽快送到前线各路魏军将领手中,由后者将这份檄文,告知河套地区所有的异民族。

这份檄文的中心思想很简单,说白就是四个字:化胡为魏!

详细点说嘛,只要是愿意接受学习魏国文化习俗的异民族,赵弘润都允许他们继续生活在河套地区这块土地,无论这些异民族是以臣服附庸的态度,亦或是干脆并入魏国,从此成为一名魏人。

这份「化胡令」,在短短几日内,就在河套地区掀起了轩然大波,诸草原民族以及诸魏军将领,皆对此抱持各种态度。

比如河西守司马安,他对这份「化胡令」非常反对——其实他主要反对的是赐予那些异民族魏人的身份。

开什么玩笑?那些异胡,可是长久以来侵犯中原,迫害魏韩等中原国家子民的恶徒,魏军饶他们不死,仅仅只是贬为奴隶,这在司马安看来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然而,那位太子殿下居然决定赐予他们魏人的身份。

说实在的,若非司马安如今对赵弘润推崇万分,并且早已得知这位殿下是一位杀伐果断的雄主,否则,相信这会儿他恐怕就要破口大骂了。

而其余魏将,亦对这道檄文抱以微词。

唯独南梁王赵元佐,在看到这份檄文后,默然不语。

随即在沉思了半响后,他这才喃喃说道:“赵润的心,远比我想象的更大。”

“心胸?”庞焕一脸困惑地解读着南梁王赵元佐的话,在他看来,这份「化胡令」可算不上什么心胸,倘若硬要算,也只是「养虎为患」、「姑息养奸」般的愚蠢的心胸。

南梁王赵元佐看了一眼庞焕,他没有去解释,他说的是「心」,而非「心胸」。

『弱小的势力,会为了强大而接纳外人,而我大魏,已然隐隐是中原的霸主,可那位太子,却仍在接纳弱小势力,呵呵……「中原霸主」,难道难不足以满足你的心么?我大魏的东宫太子……』

缓缓走出军营的帅帐,南梁王赵元佐目视着「肤施」的方向,心下暗暗想道。

而事实上,这只是南梁王赵元佐的过度解读罢了,毕竟赵弘润在写下那份「化胡令」的时候,目的很纯粹,只是为了拉拢一部分草原上的民族,无论是让这些民族向三川郡的部落那样依附臣服于魏国,亦或是并入魏国,都能有效地削弱林胡,从而变相地减少魏军士卒与林胡真正开战时的伤亡损失。

至于南梁王赵元佐心中过度解读的那些事,赵弘润此刻还真去细想。

事实证明,赵弘润这份「化胡令」,对河套地区的局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还记得一个多月之前,当四十万魏军如狼似虎地扑到上郡,且以雷霆之势覆灭了赤翟后,上郡的诸民族大为惊恐,纷纷迁移部落驻地,向林中搬迁,准备投奔强大的林胡,希望强大的林胡,能够阻止魏军踏足河套的脚步。

可如今,原以为是“凶恶势力”的魏国,居然向他们发出了善意的讯号,这就难免让这些异民族有所犹豫——如果是没有选择,他们当然会投奔林胡与魏国交战寻求生机;可既然有了选择,那么,为何还要与强大的魏国为敌呢?

只要学习魏国的语言文字,像魏人那样穿衣,不就可以像三川的羱羯羝三族一样,继续在河套地区生存了么?

一时间,原本已坚定主意投奔林胡的各异族,小部落的首领们纷纷开始观望起来,毕竟,投奔魏国固然会失去现在的地位与权力,但这些小部落的首领,权力本来就没有多大,身份也不见得有多珍贵,因此,这在他们看来是可以接受的选择。

只有像匈奴、林胡这种强大实力的王,他们才坚决不会接受魏国的「化胡令」。

可能是感觉到了危机,林胡一边迅速调集兵力,一边纷纷派出人马对那些观望的部落种族施压,强迫他们选择阵营——究竟是选择魏国,还是选择他们林胡。

渐渐地,河套地区的局面,逐渐呈现两极格局,而这也使得河套地区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谁都知道,林胡与魏国,即将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

这场战争,将会决定谁才是河套地区这一带,唯一的王!

就在魏国与林胡皆紧锣密鼓积极准备这场旷世之战时,在宋郡,那位销声匿迹了好一阵子的北亳军首领宋云,乔装打扮终于来到了齐国的王都临淄。

『……』

站在临淄城内一座悬挂着「左相赵府」匾额的府邸门前,宋云长长吐了口气。

不错,第一个要拜访的,便是齐国的左相赵昭,或者说,魏公子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