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招工名额(1 / 2)

 东方比李新社小两岁,又没成亲,没有家累,去当兵倒是可以。但李新社结了婚成了家,显然不适合再撇家舍业地去当兵了。

有了这句话,李新国就更肯定,陈金昌是打定了注意,把供销社的正式工名额给他们家了。

李新国又忍不住叹了口气道:“东方那孩子,其实也挺无辜的。”事儿都是王秋萍惹出来的,陈家父子真的没什么错处,还帮助他们家甚多,唉!

供销社的招工名额,去,就毫无异议的是老二李新社。对这一点,李新国完全没有异议。至于邮电所的临时工名额,李新国也明确表示放弃,老二能出去上班工作,他是老大,不能出去,家里这一摊子离不开他。

李大河的身体这场大病之后,已经不能干重体力活儿,以后,一家人挣工分口粮,还指着他呢。他没办法自己出去做轻省工作,一个月挣一点工资,把家里的下地挣口粮的活儿都丢给两个女人。

大儿子的态度并未出乎李大河的预料,他点点头:“你按你的打算去,招工的事儿,我再琢磨琢磨。”

尽管,他差点儿搭上一条老命,但让他就这么要了原本属于人家孩子的招工名额,他还是觉得过意不去。特别是看大儿子如此干脆利落地表态之后,他更是偏向拒绝掉这个机会。

李新国第二天起了大早,先是步行去了公社,去了老校长家,给老校长拜年,并拜托他多关注一下县教育局的消息,老校长为自己教出了一个大学生格外自豪骄傲呢,对李新国的请托半点儿没犹豫,一口就答应下来。听说李新国去县城,还建议他去农技站搭便车,年后春耕前,公社里已经开始去县城拉化肥,每天都有去县城的拖拉机。

李新国按照老校长的指点,还真赶上了一辆拖拉机,一路突突突地到了县城。到百货大楼一问,自行车倒是有货,不过不是省内的金鹿,而是海市的永久。李新国询问了,他的这张自行车票可以用,就是需要多花10块钱。金鹿自行车零售价148.00,永久自行车零售价是158.00。

李新国略一犹豫,就决定买了,一边开票交钱,一边暗自庆幸,早上老娘给他二十块钱,他没拒绝。

自行车付款之后,还需要一段时间从仓库里提出来组装,怎么也得一个多小时。李新国就趁着这个时间,离开百货大楼,往不远的县邮电局去。

他在家里盘算了几天,也没想到邮电局有什么关系,就想着过去问问看,说不定能在县里取信呢!

到了邮电局,他自然先去前头的营业厅碰碰运气,进门时意外遇上程立群从门内走出来。

程立群和一个年龄相仿的中年人说着话走出来,李新国见他们说话说得投入,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略一犹豫,还是侧身避让了一下。

两个人走过去几步,程立群突然站住回过头来,看见含笑站在门旁的李新国,恍然笑道:“是南陈村的李家老大?我光顾着说话了,刚才没看见你,你怎么也不知道叫我一声。”

李新国连忙笑道:“怕耽误程所长的正事儿,没敢……嘿嘿”

程立群返回来两步,李新国连忙迎上去和他握手见礼,程立群似乎想到了李新国来邮电局所为何事,见过面,就将他介绍给一起的男同志:“这是我的战友向志友,在邮电局上班,你来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啊?找他,找他,让他帮你去办。”又回头给向志友介绍李新国,说的则是自家表亲。

李新国也实在没有认识的人,既然程立群这么说,他也顺势上前和向志友握手,叫一声:“向叔,你叫我新国、大国都行。”

向志友看上去很和气,肤色偏白,面团团的圆脸,笑呵呵地弥勒佛一样的,很从善如流地道:“那我就叫你大国。你到来咱县邮局有啥事儿啊?”

李新国就把自己妹妹考大学,等通知书等得一家人着急上火,打发他跑到县里来问问可有消息。

向志友笑道:“哎呀,考上大学可不容易啊,大喜事儿啊。这事儿……我带你去收发组看看,若是有,你就直接拿回去,也快点儿。”

李新国就问:“向叔,那我以后每天跑一趟,能不能给收发组的同志们说一声,看见我妹妹的通知书给留下来啊?”

向志友沉吟着,回头看了看程立群,然后笑着拍拍李新国的肩膀道:“你心里的担忧我理解,但是,这件事真的没必要,犯错误的人员已经清理出邮电系统,那些老同志都是很有责任心的,只要你妹妹的通知书发过来,必定会及时投递的。”

程立群也跟着哈哈笑,同样劝李新国不必担心太多,还开玩笑说,单长勇那个老家伙或者滑头点儿,但工作上的事儿还算负责,损毁信件的事情不会再发生的。

李新国被说破了心思,也不觉得尴尬,反而坦承道:“让程叔和向叔见笑了,事关妹妹的命运前途,实在是不得不郑重。”

向志友看向程立群,两人相视而笑。笑过之后,向志友道:“我能理解你的心情,这样吧,我和收发组的同志们通一下气,所有通知书信函,按照挂号信投递,一保万无一失。”

李新国连忙道谢,这回的谢谢就说的特别发自内心了。

程立群还有事儿,就此告辞。向志友带着李新国去了收发组办公室,李新国第一次见到一个县的信件收发,一个大通间里,放着一圈儿架子,每个架子上挂着牌子,某某公社,某某单位这样,信件包裹分发开之后,再交由投递组投递,或者交由运输组送往各个公社。

进了门,向志友就让李新国在门口等着,他进入工作区,询问正在收发的工作人员,过了几分钟转回来,对李新国摆手:“没有你妹妹的名字。倒是有一封是师范学院来的通知书,收信人姓常。”

李新国立刻道:“常新生?”

向志友点点头:“嗯,好像就是这个名字。怎么,你认识?”

李新国就笑道:“我陪妹妹去考试认识的,年前他还说,怀疑自己不被录取,这回好了,通知书下来,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没有碰巧拿到妹妹的通知书,李新国却并没觉得太颓丧,常新生的通知书到了,妹妹的应该也快了。再说,这一趟来县城的主要目的达到了,提到了自行车,还意外联络上了向志友,又在县里加了一道保险,这回,基本可以放心,通知书不会被谁半路损毁破坏了。

等他把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骑回家,吸引了不少邻居乡亲过来看稀罕,还有些半大小子、小青年手痒心痒的厉害,上来摸了又摸,眼里的羡慕太明显。

卫东卫民两个小皮猴直接往车子上爬,邻居家的小孩子也有样学样,也跟着往车子上爬,李新社和几个年轻小伙上前,把小皮猴子们撕下来,笑呵呵地拿了一根手指粗细的树枝,伸进车轮辐条缝隙里,一推车子,树枝咔吧一声断了。

就此教育孩子们,不要往车轮子、车链子这些地方随便伸手,万一被别着,手指头可不比树枝结实!

然后,李新社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比赛,选出两个孩子可以坐着自行车绕一圈。孩子们兴奋的不行,一个个小脸红扑扑、眼睛亮亮的,咋咋呼呼为了如何推选就吵成一团了。

年轻人就各种过来和李家兄弟,主要是李新社拉关系、套近乎,想着能骑一骑车子,过过瘾头。这些人谁也想不到,不过二十年,他们中很多人已经买上了小轿车。只不过,那时候,买汽车也不是多稀罕的事儿。

这天晚上,李家老两口加上两个儿子开了个小会,李新社听说陈家把县供销社的招工名额让给了他们家,竟莫名其妙地不是多高兴,而是犹豫。

李大河就说:“这个名额招的是开车的司机,你大哥说了,若是咱们接着,就让你去。”

李新社沉默着,他也很难抉择。能去供销社运输队上班,还是正式工,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剥夺了好友的机会,李新社却觉得做不出来。

而且,他和老爹大哥一样,都把王秋萍和陈家父子分割开来,王秋萍不靠谱,但是陈金昌和陈东方对他们家真的没有话说。

李大河和李新国碰了一下眼神,然后宣布散会,只让李新社回去好好琢磨琢磨,这件事家里没有态度,全凭他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