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招工名额(2 / 2)

供销社是正月十六进行选拔测试,主要是测试开车的技术。

李新社和陈东方虽然都没学过开汽车,但拖拉机几个型号都学过,开车技术不在话下。而且,这两个性格还有些相仿,都特别爱钻研,开车、修车,都不在话下。脑子也灵活,拿出去都是一把好手。

初十,李新社和陈东方都再次赶去河工工地。刚过完年,大队里没什么活计,陈东方就和李新社一样,都在工地上吃住。

李家好像忘了供销社招工的事儿,只是公社邮电所又打发人过来询问,临时工的事情不能拖太久,要在正月二十前确定了,也好赶在阳历下个月初上班。

李新国和李大河倒是都沉得出气,计议定了,就等到过了十五,若是李红岩还接不到通知书,就让她去邮电所上班。另一个备选项,则是给老二李新社,是在他不去县供销社,或者没通过测试的情况下。

正月十一傍晚,天都快黑了,常新生又来了,一看他黑脸膛都泛红了,李新国就知道,这位是受到通知书了。

正月十二一大早,田玉芬第一个收到了通知书,不太理想,是青城师范的大专。不过,田玉芬非常满意,她家就是青城的,能回青城上学,将来分配工作也比较留在青城,对她来说是最好的。

她拿到通知书就兴高采烈地找大队长开介绍信,一刻不停地准备办户口迁移和粮食关系转移手续。通知书上显示,3月8号到10号报道,这眼瞅着二月底了,她要带着一堆行李回青城,行李托运也要三四天时间,已经很赶了。

廖江川的通知书正月十四快中午的时候送过来的,廖江川没像田玉芬那样兴奋,颇有些波澜不惊地开介绍信,然后把行李收拾收拾,把铺盖卷儿和衣服书籍打包,其他的零碎用品,就分散给留下来的知青。

他是被海市的交通大学录取,那边离着他的家近。他报道的时间是3月15号-16号。

田玉芬办理完手续,没等到廖江川的通知书下来,就在正月十四一大早离开了。廖江川和李红岩都去送她,村里派了一辆骡车把她和行李一起送到县城,再从县城坐公共汽车去地区坐火车。

廖江川拿到通知书,也很麻利地办理了户口和粮食关系手续,之后,却没急着离开,而是去相邻大队的知青点,拜访一下相熟的还要留下来的知青们,把他高考的复习资料分送给几位有意参加78年高考的知青。他也拜访一下南陈大队这几年,结交下的朋友,帮助过他的社员们,感谢这些年他们对他的照顾。

正月十五这天,李新国又起了个大早,骑了自行车出门。他先去公社中学找老校长邵明奇,邵校长还以为他来报喜,一问居然连通知书都没见到,就纳闷儿了:“红岩考得分数很好啊,在县里名列前茅呢。比她差的通知书都来了,她的怎么还没来?”

邵校长说完就要骑车子去县城,李新国将他拦住,自己骑车子去了县城。他这次去找的是县中的赵校长,让他帮忙给查一下,妹妹的考试成绩和提档情况。

赵校长当时也是高考辅导班的辅导老师,辅导数学的,对李红岩还有印象,一提李红岩,就想起来那个年纪最小的初中毕业生,居然凭借毅力和刻苦努力,把高中数学给啃下来了,最后高考的成绩他还注意了,居然很不错。

赵校长二话不说,就去县教育局查消息。李新国也再一次去了县邮电局,找找向志友帮忙,去收发组查了一下高考通知书投递情况,是真的没有李红岩的通知书。

等李新国满心丧气地回到县中,没想到赵校长却是满面春风,一见了李新国就笑着报喜:“你妹妹已经被省医学院录取了,你放心,通知书可能是被路上耽搁了,相信很快就能送到了。”

顿了一顿,赵校长又补充道:“对了,和你妹妹一起被录取的还有县直的一名男生,叫林君徽。要是去上学,你们两家联络一下,还能搭个伴儿。”

得了赵校长这个准信儿,李新国总算是舒了口气,问了林君徽的家庭住址,欢欢喜喜地向赵校长道谢告辞,然后急急忙忙往家赶——家里爹娘和妹妹虽然都没表现太明显,他却知道,其实心里都着急上火呢。

正月十六这天,李新社和陈东方结伴去了县供销社,参加招工选拔。

李新社和陈东方约好了,各自尽力,谁能被选上就算谁的,谁也不能故意放水……万一,两个人一起放水,说不定名额就便宜了其他人。

天都黑透了,李新社才回到家,一进门见谁都咧着嘴笑,笑得傻兮兮的。

李红岩第一个迎上去,披头就问:“二哥,看你这满面红光的,一定是通过了吧?”

其他人虽然没有问,但也目含期待地注视着李新社。

“我们都被留下了。”李新国话音刚落,一家人就欢呼起来。

没办法,他只好顿了一下,等着家里人欢呼声停下,这才重新开口:“还有三个月的学徒期,这三个月学习开汽车,熟练驾驶技术后,进行考试,考试通过的,给发驾驶证,并办理正式职工入职。”

对这个结果,一家人都很满意。不说能不能成为供销社的正式工人,就说能拿到开汽车的驾驶执照,就很值得了。这会儿学习开汽车可不是谁想学就学的,都是单位申请名额,送去培训,或者参军在部队学开车,握方向盘的司机,可是个非常让人羡慕的职业呢。

李新国拍拍二弟的肩膀:“能当上学徒就不错,咱们好好学习,勤练技术,争取三个月后,顺利拿到驾驶执照。”

李新社微微一仰头,嘿嘿笑道:“也不看我是谁,必须的呀。”

一下子得了两个好消息,一家人自然是欢喜无限的。

吃过晚饭,李大河就把一家人招到一起,商量邮电所临时工名额的事儿。

李新社有了学开车的机会,和这个名额也就没有关系了,是以,李大河一提,大家就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大哥李新国。

李新国却平静地摇了摇头道:“这件事儿,我和爹娘也说过了,新社不在家里,我就不能再离开了,家里这一摊子事儿少不了我。这样,我提个建议,咱们家没有合适的人,二叔家的新征年龄小,又念过初中,关键是,新征的性子不错,心底厚道,又不憨,是个心里有数的。”

也只有考虑到性格这般,李新国才提这个建议,要是那种张狂、浮躁,不知天高地厚的,他还真不敢乱说,真去了公社上班,再跟刘珠珠那样,他们家可没有个公社副主任保着,犯了错就只能自己顶着,该认罪认罪,该判刑判刑了。

李新国说完,所有人都沉默了。韩玉玲看看李新国,又转开了目光。她有个小弟弟韩玉堂,比红岩大两岁,上了一年多初中,干农活不行,又不像小姑学习好能考大学,不上不下的,她之前还想过,这个临时工名额家里没人去,能不能给自家小弟,听丈夫特意说了堂弟新征的性子,她就没话说了。韩玉堂虽然念书不行,但有些浮躁,才不肯踏实干农活……若是论起来,还真没办法跟稳重开朗的新征比。

房间里一片安静,李大河扫视了众人一遍,拿烟锅子敲敲炕沿,道:“老大考虑的很周全,虽然只是个临时工名额,但浮躁、张狂的不行,看刘家那个小闺女就是例子。这样,新社跑一趟,去把你二叔喊过来,我给他说一声。”

李大山是知道邮电所的事儿的,但并不知道邮电所给了一个临时工名额,过来后一问是这么个事儿,还是很意外的。本本分分的庄户人没有亲戚门路,想要个临时工名额也几乎是不可能,大哥家里得了这个名额,能想着他家孩子,他自然是感动的,得知李新国不去留在在家里,他就实心实意地相劝,李新国就和他说了家里的情况,他离不开。

李大山见大哥一家是商量好了的,也就答应下来,然后匆匆回家,想必是着急回去和家里人报喜去了。

过了没多久,二叔二婶带着新长、新征哥俩一起过来,二婶自然是拉着赵春芝一番感谢,又就红岩考上大学道喜。

老哥俩和小哥四个在里屋,说起新征能去邮电所上班,也是人人欢喜。

李大山就当着大哥和两个侄子的面儿,告诫小儿子,去了公社上班,也一定不能张狂,要始终不能忘记本分做人、踏实干活儿,当然,还叮嘱大儿子小儿子不能忘记大伯的照顾、拉扯这些。

李大河听他说的有些过了,连忙摆摆手止住,笑道:“新征这一去,只是个临时工,说句不好听的,人家想不用你,随时一句话就能把你打发了。但是,能进去门儿,就是咱们的一个机会,每年都有转正名额,新征去了好好干,争取早日转成正式工人。”

李新征微黑的脸庞微微泛着红晕,被老爹和大伯又打又揉的,小伙子有些无措,只能连连点头答应着,至于老人们交待的话他一时还没办法完全理解,但没关系,只要他听进去,慢慢地,随着经历积累,终有一天会想起老人们这些话,理解老人们这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