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匆匆(2 / 2)

笑了片刻,廖江川才开口:“外边有个人要见你。”

“谁呀,还搞得这么神秘?”李红岩下意识地以为开玩笑,但是看着廖江川并无半点儿戏谑之色的样子,她突然愣住,然后,一脸淡定地转身走出门去,走到门口的时候,遇上二叔背着手进门,她还笑着叫人。

就这样出了家门,看街上没有人,她才猛地拔足狂奔,朝着河湾边的那株老柳树跑去。

没等她跑到老柳树下,刚刚跑到村后的小杂木林子边,一片昏暗中,一个挺拔俊立的身影缓缓从树丛的暗影中走了出来,迎着她,一步步走过来。

李红岩也在看到那道身影后,也一下子停下来,盯着那个高高瘦瘦的身影看了一会儿,才再次抬脚,一步、一步地朝着对方走过去。

夜色里,对面走过来的人看不清容貌和表情,但只看身形轮廓,她也在第一眼就确定,来的人正是她日思夜想了一百多个日夜的那个人。

两个人越走越近,相隔两三米的距离时,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脚步。

尽管夜色昏暗,但这么近的距离,还是能够看到对方的模样,特别是对方专注凝视的目光,还有眼底浓的化不开的思念,一模一样。

两人凝视着对方,好像看不够一样,就这样,一眼一生。

好半天,两个人才一起开口——

“你瘦了!”

“你怎么瘦这么多?”

说完,两个人同时停下来,让对方继续。又片刻——

“你妈妈的身体好了吧?”

“听说你生病了……”

两个人再次同时开口,撞车之后,又同时刹车,然后,会意一笑。

郑玉书转身,李红岩默契地跟上,两个人穿过村外的杂树林,走到引水渠边,沿着渠边并肩缓行。

这一次,两个人没有撞车,由郑玉书主动开口:“我回到家,我妈妈的病已经很重了,恢复了工作都没能去上班,就一直住院,好转、出院、再入院,这么转。期间,我妈身体看起来好了一段时间,就让我去了一趟京城,跟着林教授学习,等我从京城回来,我妈已经下不了床了……”

“那你妈妈的病现在好点儿了吗?”李红岩问。

郑玉书沉默了片刻,沉声道:“刚过完春节第二天,她走了。”

李红岩一下子没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愣了一下才明白过了,登时一阵揪心——她在猜疑他的时候,却不知道,他正经历丧母之痛。难怪,他瘦的这么厉害,宽宽的肩膀都变得削薄,大衣穿在他身上,晃晃荡荡的,扯起来就能当旗子了。

她迟疑着伸出手,缓缓握住郑玉书的。她的手纤瘦绵软,他的手修长骨感,她清晰地感受到,他掌心的茧子薄了许多,柔软了许多……这双手,之前握了三年锄头,从今后,就要变成握笔的手了。

“对不起,我没能尽快回来……”郑玉书郑重道歉,手掌翻转,将她小巧纤细的手握在掌心之中。

李红岩用力地摇摇头,带着鼻音道:“不,是我对不起你,在你最悲伤痛苦的时候,没能陪在你身边。”

郑玉书停住脚步,和李红岩对面而立,他个子高挑,对上身形纤细小巧的李红岩微微低着头,李红岩也仰头看过去,然后,他上前一步,伸开手臂,缓慢而坚定地将她拢进自己的怀抱,拥紧。

“不要再说傻话。”郑玉书嗓音低沉,仔细听能听出声音底色中的暗哑,“都过去了,她走的很安详。”

李红岩不知如何安慰,能做的,只有用手臂环住他的腰,回给他一个拥抱。

这个拥抱温暖而绵长,良久,两个人才分开,他主动握住了她的手,牵着她,缓缓走向他们的那棵老柳树,然后在柳树下坐下来,相互依偎着,叙别后离情,再说一说即将面临的大学生活。

李红岩从未怀疑过,郑玉书考上大学的能力,似乎,从高考通知书发下来时,她就已经笃定他能考上大学,还一定是全国名校。

果然,郑玉书告诉李红岩,他考上了京城大学,之前给他补课的那位林教授亲自点了他,他不仅仅是京大的新生,还是林教授的入室弟子。

京城大学开学早,8号-10号报道,林教授专程给他打电话,让他提前几日过去,帮他整理一下这一届新生的资料,准备迎接新生。

所以,“我这一趟来的时间很赶,待会儿就要赶着去地区坐火车,没办法去你家拜访、道歉了,请你代我向你父母家人道歉,等有了假期,我必定专程再来一趟,拜访你的父母和家人。”

“待会儿就走?”李红岩只听到了这几个字。她有些不敢相信,刚刚见到的人,居然这么快就又要分别。

郑玉书点头:“是的。这边交通不便,来回一趟,路途耗费的时间太多了,从这里去京城,中转几次,至少需要两天时间,这么赶过去,至少也得三号了,已经是老教授给我的最后期限了。”

说完,郑玉书低了低头,往她面前靠近了些,道:“对不起,这一次林教授第一次吩咐我做事,我是真的没办法拒绝,只能委屈你了。”

他说‘这里’交通不便,以前,他都是说‘咱这儿’的……

重逢的喜悦、激动、幸福,被酸涩、悲伤和莫名的情绪代替,酸辣苦涩充满着,无法辨别,无法言明。

不过,心中种种都被李红岩勉强按下去,撑起一片笑,摇摇头道:“没什么的,你尽管安心去吧。这么赶着过去,一路劳累,你要注意身体,千万别病了。”

“放心。”郑玉书低声保证,随后,又就李红岩入学、报道诸事说了一会儿,然后畅想道,“……你安心在省医学习,我先去京城熟悉熟悉,等我熟悉了地盘儿,你再继续过去深造,或者想办法分配过去,咱们就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了。”

李红岩有些困惑:“继续深造?”

郑玉书点头应着:“嗯,已经有可靠消息,重启大学招生考试后,今年夏季,各大学会陆续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到时候,你就可以考进京城去,京城医学院、协和医学院,可都是国内顶尖的医学专业院校……”

原来,高考上大学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升学深造,继续读硕士研究生!李红岩觉得自己的人生,又推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两个人依偎着说着话,突然有人推了辆自行车快步走过来,吓得李红岩连忙从郑玉书怀里挣脱出来。

“老郑,到时间了,该走了。”原来是廖江川借了李家的自行车,过来送郑玉书了。

郑玉书的大行李已经被廖江川想办法送去车站,办理了托运,郑玉书就去那棵有树洞的大柳树枝桠上拎下一个背包来,从背包中取出一个包裹,交到李红岩手里:“到了我给你写信。”

“嗯。”李红岩答应着。

眼看着郑玉书向她挥挥手,转身跳上车子,李红岩的双脚都像钉在地上,动弹不得,只是站在那里,目送着两人的身影渐渐模糊,很快就融入进无边的夜色中去了。

热闹了一天,转天,李家的情况才好了些,看热闹的基本上都看过了,再来就是亲友过来询问,看看家里还缺什么,大家也好帮衬着。

白天在人前,李大河赵春芝都说什么都不缺,晚上打发走了外头的,孩子们也各自回房休息了,老两口开始精打细算。

老二去地区住着学车,因为是学徒工,学车的三个月工资很少,每人每月只有16块钱。学车的费用和住宿不用花钱,但是吃喝需要自己买。又因为没有迁粮食关系,陈东方和李新社两个人都不发粮票,需要从家里拿粮食去粮站换粮票,再拿粮票去食堂吃饭,两个大小伙子,一个月怎么也得四十五斤粮,还不可避免的有些人情世事,往来交接吧,还得额外带一些钱。三个月,家里除了拿粮食,至少还得准备三十块钱给老二。

小闺女考上大学,怎么也得置办点儿一套像样的被褥,再做两身春天穿的衣裳吧。虽然说到了学校,就有粮食供应,还给发一定的生活补助,但孩子离家也不能空着手吧,怎么也得带上个三十五十的备用。

大儿子还说,刘主任、单所长都要来家里庆贺,这准备席面,置办酒菜,也是一笔钱……

家里这两年没有婚娶大事,倒是积攒下几百块钱,老两口把要花的钱一笔一笔列出来,又一再斟酌着,怎么样才能又省钱又妥当,也着实是废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