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寺院奇遇记(2 / 2)

大明官商 上元灯火 2282 字 2019-09-15

店家动作很快,没一会儿功夫就拿个托盘一股脑端了过来。还没动筷,冯虞提鼻子闻了闻味儿,鱼丸掺了葱花、虾油,和后世没什么分别,只是那卤菜香味似乎欠了几分。挟了块牛肉往嘴里一放,嚼上两口,茴香、八角、料酒、酱油,就这么几样调料,难怪还不如前生自个儿家里做的有味。

到了这会儿,冯虞可以说是心中大定,这生意,能做。招呼忠叔匆匆吃过,搁下十来枚铜板起身离去。

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冯虞这会儿不禁有些飘飘然,抬头看见斜对面的开元古寺,游兴大发。说来惭愧,前生在福州呆了三十来年,还没进去过一回呢。看庙门口男男女女进进出出,香火还不是一般的旺。反正这年头不用买门票,冯虞倒背了手,带着忠叔一路溜达过去。

开元寺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最早名叫“灵山寺”,后改为“大云寺”,唐初又名隆兴寺,唐开元二十三年才改名为开元寺,沿用至今。寺额“开元寺”三个字,出自唐朝书法名家欧阳询之手。冯虞立在门外盯着匾额品味一番,果然是笔力苍遒。

随人流进了山门,冯虞心中暗叹,好大个所在。这开元寺最盛时东起七星井,西至后世的尚宾路,南达三牧坊,北跨龙山、芝山,面积大约占到整个福州府城的十分之一。宋以后为官署、民居陆续侵蚀,占地仅余下原先的一半,即便如此,依然称得上是规模浩大。寺中大雄宝殿、铁佛殿、地藏殿、毗卢藏经阁、观音阁、灵源阁、四面佛阁、罗汉堂、观音苑、禅悦斋、僧寮、石塔等建筑林立有致,却丝毫不显得拥挤。

冯虞原本是个无神论者,这次说不清道不明的穿越却让他不敢再妄下断语,恭恭敬敬进大殿烧了柱香,拜了三拜。随后,冯虞又进了后头的铁佛殿,烧香之后绕着殿中大佛细细观看。

这尊大佛可是颇有讲究,名唤“阿弥陀佛”,铁胎泥贴,高有丈八。冯虞还记得前生在乡土读物上看到,这尊铁佛据说铸于北宋元丰六年,重达十万斤。铁佛殿前柱子两侧还刻有明末举人曾异所撰楹联:“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当然这会儿是看不到了。

冯虞默念着那副楹联,口中竟不自觉地跟着念出声来。只听着后头有人断喝一声:“好对子!”吓得冯虞一哆嗦,赶忙回头,只见殿门口处不知什么时候站了三人。

立在左手的是个和尚,须发皆白,身披大红袈裟,宝相庄严。居中一人头戴东坡巾,身穿石青色宝相花织金圆领大袖锦袍,脸颊微胖,光洁无须,面有傲色。右边这位却是让冯虞眼前一亮,头戴无翅乌纱,身穿交领的金色麒麟纹襕膝曳撒(一种长袖戎服,明代早期一般作为官吏、内侍制服式样,中后期逐渐扩展为士大夫常服),腰扎蛮带,悬一口绣春刀,一把大胡子,眉目粗阔,隐含杀气。这便是传说中的锦衣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