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三省六部(2 / 2)

由於及时运去了粮食。并在桂阳、零陵、武陵等地开办了砖厂,迁徒到荆南的百姓大都安定下来,但是如确保解决百姓来年的耕种问题又让陆羽伤透脑筋,这些百姓都是逃难来到荆南,出了张口一双手,可以说身无长物,而要想耕种土地,种子和农具是必不可少的。种子的问题还好解决。但几十上百万套曹具到哪里去弄,而且以荆州现在财政哪里凑得出这样一大笔钱。但如果不让这些百姓开始耕种。自给自足,来年又会是几百万人需要接济,这样恶xìng循环下去,荆州的经济迟早被拖垮。

为了这事陆羽愁得眉毛都快白了。这天陆羽正一个人坐在桌前苦苦思索,没发觉一个人走了进来。来人一袭白sè的儒衫,相貌清秀,一双灵动的眼睛闪著智慧的光芒,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对雪白的眉毛,别具一格,给人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

来人微笑著看著陆羽道∶“军师沉思良久,不知所为何事?”

陆羽听到有人说话连忙抬起头来。看了来人一眼便认出是户部主事马良,他那一对眉毛实在是太显眼了,“原来是季常先生,我正为荆南的事烦心。”说著就把农具的事说了一遍。

马良听了思索了一会道∶“我们可不可像在三郡开设砖厂那样,也开办一家制作农具的作坊。”

陆羽苦笑道∶“你不是不知道现在府库里还剩多少钱,即使我们找到一家商家愿意生产农具,我们也没有那麽多钱买啊。”

马良道∶“我们可以先用生产农具的商铺和一些材料换一些农具,而且听说军师还设计出了几种闻所末闻的农具。大可以用这些来换农具,如果仍不够,可以和商家约定来年以一成的利息奉还。”

陆羽听了眼睛一亮,击掌道∶“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把这些农具租给那些百姓,约定来年以一成的收获来当租金,这样说不定我们还有赚头。”说著两人都呵呵笑了起来。

解决了荆南的问题,陆羽不由轻松了许多,现在荆州的经济总算的来说一片大好。

宛城和襄阳的治铁业然在全国独领风sāo,再加上陆羽记忆中的一些练钢和治金的技术,两地生产出来的兵器,甲和各种铁器都是冠绝天下;

新野的玻璃作坊越做越大,但由於陆羽知道物以稀为贵,所以严格控制了产量,各种jīng美的玻璃器皿成了诸侯贵族征相追逐的璁侈品,成为了荆州的一大财政收人;

由於荆南四郡靠近出产棉花的岭南,所以棉纺织作坊大都搬到了荆南,而江陵、公安等地的百姓一直有种植桑树的传统,陆羽听说後立刻给予了大力支持,两地几乎家家都生产丝绸,陵绣顿时闻名全国。

在汝南和武陵相继发现大型的煤矿,但是这个时代煤的用量是很少的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开采他,但陆羽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工部的作坊生产出一种炉子,这种炉子其实就是现在běi jīng炉的翻版,又让人运来一大批煤制成的藕煤,他先是将这些炉子送给荆州的大小官员,并教会他们的下人使用方法。

看到荆州的官员都用上了那些奇奇怪怪的炉子,一些富商也争相追捧,尤其听说是陆羽、陆子诚设计出来的,更是风靡一时,这种炉子後来更是被称为子诚炉。而这种炉子的那种散热量高,使用方便的优点立刻显现出来,几乎每个人钱人家都装上了子诚炉。

後来一些有点钱的老百姓也试著卖了一些这样的炉子,发现这种炉子比烧柴火要方便得多,只要每个月到煤铺去卖一些那种像蜂窝一样的煤回来就行了,而且那种煤十分便宜,几乎是一个铜板十个。而且这种炉子比烧木炭的火盆要暖和多了,点上了整个屋子都暖了。

加上那年冬天荆州又下了大雪,这种炉子几乎是被抢购一空,即使陆羽让人加大了产量,商铺里依然是天天缺货。这样陆续一下子带动了煤矿、煤炉作坊。煤铺这样三大产业,荆州的财政危机也因为这次子诚炉的抢购风cháo而安然渡过,这时後话,暂且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