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乐舒娶妻任国卿 乐羊奉命挂帅征(1 / 2)

战国兵雄传 王占福 0 字 2022-10-10

 第二十五回乐舒娶妻任国卿乐羊奉命挂帅征

回前词《贺新郎》

亲徒已成人,惜学止,恰逢机遇,运交桃花。美妻奉送焉不娶?天道如此巧茬。勿犹豫、当即应答。将门娇女何所求?遂心愿、龙凤俏冤家,当随势,醉意发。锦帐鸳鸯伴喜梦,倚高官,即为国臣,卿职顿加。邀父高就智不取,却欲挥军攻伐。实无奈、君命下达。兵锋直指边境上,哪管它子仕敌国否?斩关入,奋搏杀。

话说乐舒小小年纪,却时运早到眼前,巧遇中山国权臣简雍,因小女害病难治,情急之下,发出谁能治愈,便下嫁此人的重话。正好王栩师徒听到此事,却也心血来潮,竟想一试医道高低,真敢迎难而上,也不顾面子荣誉得失,到官卿府上试探医治之事。正巧王栩听说过此病治法,也是那神医扁鹊的奇绝妙术,别的医师却是无能为力,但自知医道还显浅薄,不能十拿九稳,敢保说定能治愈。只得赶回蓬山药医之乡,就请高明医师指导开方,并取到了全副灵药神丹,才很有把握的赶回灵寿城,说明此药灵验,定可医好贵女病症,简雍夫妇甚是高兴不已。王栩便提到那闺女下嫁之事,说明想给这徒弟寻媳妇之意,竟得到了简雍夫妇的赞同,原来是那乐舒在其家,经交谈后大受赏识,认为是个年少怀志的能才,甘愿将女嫁其为妻。

王栩当时听了简雍之语,看是痛快答应下此事,便说道:“我这小徒乃友人之子,跟我身边学艺也有数年,就如父子一般。只是年少或欠锤炼,阅历尚浅,恐不能使高卿满意,还请多担待些个!”刚说到此处,只见简雍立即说道:“医师不必过谦,吾已与之交谈过,真是才能不扉,谈吐从容,胸怀大志,学识超凡,人品出众,将来当前途无限。看来,还是您这师傅,堪为高人,平日教导的好哇!要么您也便留在本国,以施展才能,定能按国士相待!吾自会荐于国君,保您能平生如愿!”王栩听后,连忙摆手说道:“我自为闲云野鹤之人,早已散漫惯了,不爱为官任仕,只喜好游走四方,结交旧友新朋,以此为乐而已。何况还有老母师尊在堂,尚需我在身边尽孝照料,何能脱身离开,恐也难尽人情。只要小徒能走上正途,自立成人,我也就算不负挚友相托,心满意足够了。”说完自笑。

简雍听了王栩这一番言语,知道此为世外高人,恐是难于说服为用,只好说道:“医师既然不愿为官,看来是不喜荣华富贵之意,只要能治愈小女,我当有重赏与您!若是有何所需,尽管说出,吾当竭尽所能,给予满足,如何?”王栩听后呵呵一笑,说道:“我与人治病,却不为所图,只是遵医家悬壶济世之道,为芸芸黎民众生,解除疾病苦痛而已。至于重赏之意,无须费心!因我视金钱如粪土,从不在意这些,小徒自是知道的。”简雍不由赞叹不已,遂说道:“真高士也!非为我国君所用,真正可惜了。不过我想您那友人,也就是乐小郎亲父,恐怕也不是个平庸俗人吧?”这也是想知道乐舒的家境状况,再作一些事后打算。

王栩即道:“说起这小徒之父,名叫乐羊,是我在鲁国学儒道时,所交的最好同窗学友,后来又一道拜师,习学兵道,共同游历各国,知之甚广。其智识自是渊博超凡,乃为辅国能才之人,属当今杰范,无以伦比!不过如今在家乡魏都安邑,听闻在一位国卿门下为客,也是想寻机为国建功,却不屑出任小仕,是个期许甚高之人。不似我这情态,显些颓废少志,自甘堕落之状,只好与小徒为伴,蹉跎混日罢了!他或许后能大展才华,也说不定会有天下扬名之日,就要看机运如何喽!”说完淡然一笑。简雍听后不禁大惊,知道这个乐羊,也定非凡比,或是当今雄杰,应当尽力揽为国用,不使其才华埋没,心中自有了暗谋盘算。

由于简雍对王栩师徒,从心里敬重钦佩,自是热情高待,伺候殷勤周到,吃住必为上等,恭敬尊崇,自不必细说。后果然王栩所取回的草药,因对症施治,十分灵验,那灵芝吃过几副之后,便很快痊愈,当时成为城中奇谈趣闻。后来由于简雍竭力举荐,中山国君也赏识乐舒才能,便任命为朝中大夫,成为年轻有为的才俊。简雍便也信守诺言,将小女灵芝许配其为妻室,并为他们举办了隆重婚礼,一切安排妥当,夫妇俩很是高兴。王栩当然成了佳宾贵客,也就做主定事,只是乐羊鞭长莫及,未能亲临操办其子婚事。随后简雍报给国君,说亲家父为当世高才,可重礼聘召为国用,中山国君即准奏,便由王栩密带国书,赴魏国见乐羊,并说明乐舒之事。乐羊听说乐舒有此奇遇,开始很为之高兴,感谢好友相助,秉意促成,这个显叛逆难管之子,竟有成家立业喜运。且捎送信礼孝敬,弥补感情裂痕,并想为父亲谋出路,心中实感慰籍。

乐羊与王栩交谈中,知道了中山国的一些细情,也知权臣简雍是真心实意,想让自己到中山国赋予重任,成为其辅国的股肱臂膀,不觉也是心动。但后来他仔细思谋过后,认为如今世之大势,将是几个大国强势竞争,还剩下有限的数个小国,迟早会被吞并掉,这是难于改变的现情。若在小国任职做事,无论有多大才能,也只是暂时的荣华,不久便会有失去的危险,恐是难于躲避灾患。认为与其身处险地,不如极早避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何况本家既在魏国,也不可能举家迁出,诸多不利算来,还是不去为宜,也告诫乐舒,不可盲目乐观,当在动荡中观测进退,才是智者之道。这些看法乐羊与王栩谈论后,王栩认为其远见卓识,并不强劝其赴中山国,只待边走边看,再定未来之事,所以简雍乐舒未能如愿,只是做了个试探。

这正是:国无大小尽揽才,得陇望蜀门敞开。臣将一心为君谋,不分内外求贤来。契友相助子运好,又荐父辈共朝台。谁料智士有明判,后继辉光照数代。

再说如今魏国君臣,欲趁强盛之机,决意要攻灭中山国为己有,便寻找借口予以侵占,也为扩大疆土人口,成为战国时期的先声之举。于是魏文侯召见乐羊,即问道:“闻君有志率兵攻略建功,寡人欲以中山之事相委,奈汝子在彼国任职,当如何处置呢?”乐羊即道:“丈夫建功立业,各为其主,岂以私情废公事哉?臣若不能破灭中山,自甘当军令!”魏文侯听之大喜,遂说道:“子能自信,寡人无不信子。就不知应以何策对之?”乐羊便道:“我曾游历过中山国,对其有所了解,中山虽小,却有得天独厚的地势之利,且缘于西戎鲜虞祖裔,民风彪悍,善于骑射,惯战之邦也!要么怎能独立于强晋与大燕间,长达数十年之久。要想攻下不难,却很难据守,民心不服,何能长固?不如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此孙武之道也!自当缓急交替,少杀戮,多恩义,方可为后计之策。请国君不必急限时日,当耐心待之为宜。否则攻下易,而后守难!”魏候听罢,极为称善,由此决心下定,不再犹豫不决。

于是拜乐羊为元帅,又命吴起为副帅,任西门豹为先锋,率精兵五万,借道赵国,去攻伐中山国。这也是依乐羊请议确定,当用信任之将,方能步调一致,不会发生将帅不和,互相掣肘之事,自是做到了同心同德,为夺取攻伐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魏国出兵前,本已训练军伍攻城破寨之术,此次出征,是以攻掠城垣关口为要,自是提前有所准备,待大军集结完毕,即浩浩荡荡杀向中山国。在研究商议战策运谋时,乐羊对副帅吴起道:“今奉君命攻中山,大军前往克敌,须以攻心为上,杀戮为下,破敌后方可固守,人心才会归附,否则人心失,攻下也难据守。大军前往攻伐,路程有数百里之遥,首要之事,便是粮草转运接济,当与国中联络护送,保证军中粮秣供给不断。此攸关战事成败,须得力之将督办才行,兄弟可否担此重任?”说的很显认真,也是想听听吴起的看法。

吴起便道:“仁兄说的极是,此次出兵远征,当经赵国地方,若是中途断粮,大军定会不战自乱,必然危矣!既然仁兄将此重任,委于愚弟承担,自当竭力办好,以助兄长建功,方报收助之恩。”乐羊忙道:“报恩且不必说,只是有些委屈贤弟,本应让共参军谋,也好攻城斩将建功。可此任更为重要,交给属将实不放心,所以只好如此委派,不会怪罪愚兄便好。”吴起忙道:“兄台说哪里话?吾本意也是想让您展现才能,建功受赏,扬名于世,方显我兄弟本事。至于吾已在鲁国荣耀一时,后面还有展现时机,并不争在此刻。您就放心大胆,前攻取胜,吾定会督办好军需诸项,绝不会耽搁误事!若需小弟前去相助时,召之即到,绝无相违!”乐羊高兴道:“到底是兄弟同心,可以断金!这我就放心了。”说完纵声大笑,看是开心至极。

吴起又经思谋说道:“我断那中山国虽小,却是兵强马壮之邦,恐也不会轻易束手就降,否则难于自立数十载,可要小心细致谋划才是。”乐羊便道:“兄弟说的不错!这中山国确实有些实力,我曾与王栩到此地游历,略知其山川地势,且为国富丰饶,民心忠齐,是个不大容易攻下的小国。要么,赵国早就并为己有了,哪还轮得上我魏国远道去攻占呢?看来不可太过轻敌,当悉心谋划才成。”吴起道:“征战当用忠勇亲将,要么将林虎派给兄台跟前,也好贴身保护,方才使弟放心。还有不知贵公子,听说在中山为臣,当如何措置呢?”吴起说完看着乐羊,也是欲想知其想法。

乐羊便道:“贤弟担责也不轻,身边不能没有亲将驱使,还是将那三位高徒,留在身边使用吧!我这里有西门豹等一班徒将,并不缺善战勇士。论说那亲子乐舒,还是王栩兄弟牵线搭桥,才在中山谋妻任臣,还曾邀我去高举荐封。我据如今现状推测,各大国均暗中积蓄力量,谋划扩大疆土,必然引起各国纷争,小国定难生存。若在此小国供职,虽然近看或是名利双收,却潜藏着内在风险,说不定会国破家亡。因此我婉拒未赴,并告诫其不可盲目乐观,当随时观势应变,要灵活定去留,方为明智之举。如今大战存亡之际,也只好暗中让王栩兄弟,去相机设法救助吧!”乐羊说的也是无奈。吴起听后点头说道:“若要有王栩兄弟帮衬,其乃大能之人,或可及时避险,适情躲过战祸,也未可知?”显然话中还是有些担忧。乐羊便道:“我那亲儿不比别个,却是个性格倔强之人,谁知可听王栩师傅否?也真难说准哩!”说完也自轻叹一声。

这正是:大战在即细运谋,军需粮秣兵重筹。远途奔袭仗突进,对比权衡利害由。帅将分派调配准,取胜握控掌舵头。情思亲子临危难,借助好友相救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