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受命出使东城(1 / 2)

 老掌柜的心知自己这独子虽是不喜说话,却是个有主意的,这会儿一人计短,多个人出主意自然是好的。

“要不涨价吧。”少掌柜想了好一会儿,出声道。

来龙去脉老掌柜已是捡精要的同他说了。

“不妥。”

老掌柜摇头。

“涨价了,原本买的起咱们家酒水的人可能就买不起了,那么能卖出去的酒水也就少了,酒造经营税又是个定数,每月卖多卖少都得交那么些,要是卖不出去足够的酒水,反而不划算,不妥不妥…”

酒造经营税,说是税,其实却是个“牌子”,酒水原本是属于朝廷官营的行业,不过朝廷那些人自然是懒得挣这一份辛苦钱的,于是便定了个价,发卖出些个“牌子”来,有了这个牌子,便算是半个官营,可以当街制售酒水了。

若是没了这“牌子”却还私售,那可是要被抓进大牢,定罪发配的!

是以就算是少口吃的,这一份例钱也是万万不能短的。

“那要不压压粮价?”

少掌柜换了个方向。

开源节流,开源节流,开源涨价不成,那自然只能节流了。

“也不妥。”

老掌柜还是摇头。

“咱们用的粮食都是官***起私卖已经算是便宜的,官卖那些人肯定不会降价,至于私卖…除非咱们自己去乡下收粮,不然从粮铺里走一道肯定是不如官卖便宜的,不妥不妥啊…”

官卖是指官府以税收的形式打农民手里收上来的粮食,在分售给一些大粮商之后,“余下”自行发卖的粮食。

因为这块收入不能见光,又嫌一点点卖给平民太过麻烦,所以通常都是打包卖,而且价钱也会比那些粮商转手后来的便宜。

至于私卖,就分为粮商们放在铺子里卖的那些还有交完税后的农民自己额外出售的部分这两种,粮商们的粮食原本大头就来自于官府分卖,也会从农民手中再收购一批,算上各项费用再加上一部分利润,价钱自然就高了。

就比如这铺子里进的官卖粮食一石值钱一千零五十文,但那些粮铺里摆出来的粮食,一石起码也得一千四五百文了。

至于老掌柜所说的自己下乡收粮,耗费人手时间精力不说,若是收购不多,进出一趟的城门税都不划算了。

开源不行,节流也不行。

少掌柜一时也没了主意,不作声了。

老掌柜倒是突然有了个想法。

“这回加商税,肯定不止咱们一家加,城东那么些贵气的酒楼,后头都是有大人物的,他们肯定首先不愿意交…咱们看看能不能打点打点关系,傍上几个抱成团…是了!没道理县太爷一张嘴,咱们这些人就少口吃的吧!”

赶紧说与少掌柜,二人细细商量,越聊越觉得可行,算是定了计策。

如果能闹腾起来,最后把加税给闹腾没了,自然是皆大欢喜!

“那我稍后便去一趟城东,先探探风声…”

老掌柜的心下大定,有些迫不及待起来。

“父亲腿脚不便,而且突然凑上去难免为人看轻,还是儿子去吧。”

少掌柜难得说了句长点的话。

老掌柜静下心来一想,的确如此,不过还是摇起了头,“你去也不妥,本就不善言辞,而且内堂酿酒也脱不开身…”

说话间,抬头正看见外头忙碌的何六,心头一动。

这个伙计现在机灵了不少,也能代表这个铺子,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没有对独子说出口的一点就是,万一那些酒楼不愿搭理,甩了冷脸子,好歹他们也不会太下不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