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大明传统艺能……漂没(1 / 2)

 成德是从户部领了银子后,直接就到了平则门城楼上。

随行的还有十几个他日常用惯的户部小吏。

再有就是一个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的东厂珰头带着一队番子,负责银子的押运。

王承恩心思缜密熟知官场内情,这队东厂人马实际上是给成德撑场子之用。

一个户部的六品郎官在京城实在排不上号,何况眼下时局混乱,武人的话语权也越发强大,刀把子在谁手里,谁喉咙就响。

成德和这些人比完全不够看。

可多了东厂……

虽然魏忠贤早就被除掉,这地方的赫赫威名足以让所有人心惊肉跳。

管你是天大的官儿,面对“东厂办案”,还不是瑟瑟发抖束手就擒。

那珰头对成德倒也说得明白:“下官负责护送、且保证大人安危,若是要杀人,成大人也可尽管吩咐,咱照办便是,可杀完之后的事情,还得成大人自己了结。”

东厂珰头也是六品官和成德一样,大明文贵武贱,但东厂……咳咳。

话里的意思很清楚,番子们就是撑场面用的,最好是不要让他们下场,因为后果会很严重。

成德点点头,道了谢。

在来城楼的路上,他却只能摇头了。

难怪蒋德璟再三关照,东厂派人助威,这事情真的难办啊。

但难办也要办!

刚才那一声声:“发银子了,发银子了”,便是成德手下们先喊出来的。

为的是先造个声势,把城楼上的丘八全部拢起来再说。

今天的发饷绝对是大名有史以来第一次!

成德咬着牙对着周围的军兵道:“今日发饷,那是天子恩典,皇上亲自筹来大笔的银子来犒赏大家。”

“总共是欠了大伙五个半月的军饷,这次一律按照半年补齐。每人再发双饷!这些银子可都是皇上自己拿出来的!户部只是代为发放!”

此言一出,所有军兵都惊了!

这一次性能有八个月的军饷,别的不说,至少家里人可以吃饱还能吃点肉了。

欧天鹏带头大喊:“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声浪阵阵,崇祯在角落里听了却未见笑容。

“万岁,军心可用啊”胡荣在一边说道“可,奴婢看万岁爷好像一点儿都不开心啊……”

“洒家……朕觉得,觉得对不起这些大明的军兵,当兵吃粮,天经地义,眼下只是把他们应得的给他们而已,却已经如此欢呼,多好的子民啊!”

崇祯帝感慨:“大明二百年来,国力强盛,可对治下百姓也确实是太苛刻了。看看,只要稍微给他们些好处,他们便知道是这个国,是这个君所赐的,如此好的子民……真是,真是……%”

鲁智深有些说不下去了。

他能看到,这些欢呼的军兵,虽然衣衫褴褛虽然面有菜色,可在这种危机时刻,依然在城墙上守着,这就说明他们对于朝廷和君王是忠诚的。

可惜,曾经的明朝国君却不懂这浅显的道理。

朝廷拖欠军饷错在先,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的要求,军兵们即便是“罗雀掘鼠”也要支持下去。

连饭都不让人吃饱,还指望别人来保卫自己的平安,天底下怎么能有这班无耻的想法。

之后戚家军闹饷,几千百战精锐被骗入校场,屠杀殆尽。

上位者的想法真是奇怪,要求军兵在面对外敌时英勇为国,可又要求他们在面上级剥削时唯唯诺诺,天底下哪儿来这版好事。

成德见这些军兵的士气更加高涨,他咬咬牙,抛出一个更加爆炸的消息:“这次发饷,是得了皇上的旨意!一律发实饷!”

此言出口后,原本欢呼的军卒们却诡异的安静下来。

偌大的城楼上当真鸦雀无声。

继而是到处在窃窃私语。

“发实饷?我没听错吧?”

“是啊,这可从来没有过。”

“两位哥哥,啥叫实饷?军饷可不是一直都是这些么?”

“你投军说好的银子是二两一个月,但能拿到手的能有七钱就是上官开恩了。”

“是啊,从祖宗开始都这样的啊。”

“所以,今次是做了违背祖宗的决定,说二两就发二两这就是实饷,可我也怀疑是听错了。”

“是啊,朝廷那么多官儿,他们就愿意把这钱让出来。”

“若要发,众人头上挂!我看啊,这个也就是说说”

“谁说不是,也别说八个月军饷,能给我拿到四个月的,再打个五折,我就回家给咱天子供牌位去!”

原来大明军饷从不实发,银子从户部官仓到基层小兵手中,会经过无数步骤,而每到步骤都会剥一层皮。

漂没、火耗是例行,给大佬的冰敬炭敬也免不得,这些文官,本事不大,吃心却不小,三转两弄,到了武将手里军饷已经去了四停,这还是没有刻意刁难的结果。

而武将也得自己留点吧,并且武将麾下最能打的是亲兵,这些亲兵不但军饷高吃得也好,白面牛肉管够,这才能练出武义来。

一个亲兵的耗费,足以养十个普通士兵还不止。

所以大明军兵的日子苦不堪言。

当然和军户比起来,这些募兵却又算人上人。

军户是祖传行业,朝廷分给田地,平时耕种,享有免纳税纳粮的特权,而到了战时就立刻成为士兵,听起来是不错。

太祖皇帝甚至自诩,不费国库一文,而藏兵百万于民。

可实际上,二百年的朝廷,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军户卫所还有存留的土地,都是山地河滩,无法耕种的。

那么原本分给他们的良田呢?

这就要说到万历天子了。

他是大明第一摆烂王,为了对抗文官集团,非但不上朝,到后期甚至不补缺,最严重的时候,六部只有两个尚书,四个侍郎,日常工作全靠一群郎官,地方上也是如此。

满员一百多万的科道官,最少时连二十个都不到。

没官,没检察,于是地方地主势力就能和卫所军官勾结起来,以次换好等各种办法,来侵吞国有资产。

而且卫所军官更是把军户当成自己属下牛马,不要钱的奴隶。

所以到了崇祯时期,卫所军户制度已经彻底破产,除了某些倒霉蛋外,大部分士兵都是花钱募集来的。

顺便说一下,军兵两个字在大明是有区别的。

前者不用朝廷花钱,后者是要支付军饷的。

在给募兵发钱的同时,正常的将领也给军户们点小恩小惠,以避免他们逃亡过甚。

发实饷在大明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哪怕是当年入戚继光,戚少保也做不到这点,因为他得去讨好张居正不是。

如果说一次性发八个月,是让军卒们欣喜若狂。

发实饷则让他们觉得不真实。

以至于从鲁智深的角度看过去,几乎所有人都子啊用力的掏耳朵,仿佛如此就能“辟谣”。

成德也真会办事,他立刻道:“没听有错,就是实饷。”

军兵们还来不及欢呼。

就听到一声怒喝:“胡说!本官倒要看看谁敢改这规矩!”

说着一个文官大踏步的闯了进来。

“你是何人”成德明知故问

“本官光时亨,兵科给事中,现在负责监军平则门。”来人正是被崇祯帝发配出去光时亨。

光时亨自认倒霉。

他也知道,天子已经变了,所以这会儿倒也绝了继续在朝廷上厮混的想法。

反正李闯大军就在外面,张献忠也闹得很不像话。

这大明还有几天好活,谁都不晓得。

与其到朝堂上去打嘴炮,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弄点银子。

作为兵科给事中,他对于兵法全然不知,虽然上弹章时经常能有“能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的言论。

但这都是从《孙子兵法》上抄来的,看起来正确无比,实际上屁用没有。

如何练兵,如何安营,如何统筹后勤等专业技能他一概不知,却不妨碍他对武将指手画脚。

若是想要光大人闭嘴,倒也简单。

银子送过去便是。

当然,现在么,光时亨亲临一线督战。

那真是为国为君操劳过度,肯定不能白忙啊。

再说以前银子是送到府上的,虽然省力,但给多少,可是由别人来定。

今天,他作为监军可是有权亲自定夺分赃数目的。

并且,他可以拿大头,因为这银子肯定有魏藻德一份。

魏阁老何等清贵廉洁,是断然不会见这些丘八武将的,也只有同为翰林出身的光时亨才有资格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