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军事(下)(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4553 字 2019-09-28

尉僚也认同,太子说的这几个短板,确实很有道理。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看燕南这一块,还要把眼光放得远一些。

没错,燕南这里,几十年来,打仗不多,就算打了,也是败仗。可是放眼整个燕国,在燕国的北部边疆,那里这些年虽没有打过大仗,可在对抗东胡诸族的侵扰中,可是没少动手。那里还是有从一批枪林箭雨中摸爬滚打的将佐的。

太子身为储君,国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别人办不了这事,太子办这事容易,通过中枢,抽调一批将校老卒过来就是了。

当然,全靠抽调的将校老卒,毕竟数量不够。这北方五郡,要论常役兵数,那个也赶不上下都,又不能抽空了北边的郡军得骨架,所以,想靠抽调完成将校的调整和完善,肯定不行,只能把这些人作为成长的种子。

燕国立国八百年,好歹也是诸侯七雄,就算这些年败多胜少,这军中作战操练,也还是有自已一套训练体系的。只是这套训练体系,一来未必保留、整理的齐全,二来未必适应现在战场和征战的变化。

在太子门下宾客之中,也很是有些武勇知兵之人,只是没经过战场实战罢了,在抽调的北方将校军卒到来之后,在他们实际操训的基础上,结合旧有的操训体系,集门下众宾客之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重新修订燕军操训之法,当能完善可用。

姬丹听着,不断的点头,没错,尉僚所说,虽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起码能弥补一些现在的不足。

只是这调人和完善操训之法,总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吧?难道空等着?

姬丹再问尉僚时,尉僚还没有回答,赵午笑道:“太子出镇为帅,岂能空等他处将校才能操训?如此岂不是让人小瞧太子和臣等?”

“如今这军中,操训不力,皆因将校不适任,在尉君之策实行之前,太子可先行拣选将佐,进行整军!”

按赵午的想法,这个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拣选军中最低级的伍、伙、曲长。按照燕军军制,乃是以五人为伍,两伍一伙,两伙一曲。这些伍长、伙长、曲长,别看连最低级的将佐都算不上,只能说是个小兵头而已,但真正到了战场之上,这些人才是直接影响和督领军兵的骨干。

而且这个拣选,也相对比较简单,身体强壮,勇猛有胆,淳朴守纪就好。只要能在这几个方面突出的人,一定是在群体当中有影响力之人。只要这些人被太子选定,成了基层官长。则一军之心,定然心向太子,就是将来调换上级官长,也不用担心军中不稳!

第二步,则是考察其上的各级将佐。虽说如今军威不振,主要是这些官佐不力,但也不能将这些官佐一概否定,这就需要早下功夫,好好考察,把那些确实没本事,靠着家世混日子,熬俸禄官爵的,一定要拿下,另行安排。但对于一些有才,只是因为上级整体风气如此,一直没机会发挥的,则要给予重用。和将来调来的那些将校一起,锤炼新军!

赵午的办法,尉僚也是称好。

姬丹笑道:“尉卿和赵卿之策,双管齐下,如有半年时间操训整顿,军容战力定可焕然一新。”

“就是如此,也不过初见成效罢了,毕竟新整之军,并未经战阵磨练,将来拉上战场,猝然对阵秦、赵强军,未免还是有些吃亏。不过用来唬住庞暖应该够了”

“剑不磨不利,军不战不强。只有真正在战场之上,生死拼杀之后,才能真正打造出一直强军。”

“将来还是要寻些战机,让新整之军多见见血才好!”

过渡的时候,真的很头痛,求票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