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全家轮番上(1 / 2)

 一从李家出来,陈东方就开始捂着嘴咳。

陈向阳一边用自行车推着老爹,一边埋怨弟弟:“你还发着烧,不让你来非得来,你这要是病狠了,不是让咱爹娘着急嘛!”

陈东方垂着头咳咳咳、咳咳咳,拖着步子默默走路,也不搭腔。

陈金昌瞥一眼低头耷拉脑袋的二儿子,哼了一声,却没搭理。

喜欢人家就大胆去追嘛,你说明明是自家守着长大的闺女,反而让不知哪里来的个知青给占了头筹,还好意思的提?说起了,他这个当爹的都替儿子臊得慌!

算了,吃一堑长一智,就希望儿子尽快爬起来,别在一个坑里栽两回!

再看看大儿子,性子是够宽厚淳朴的,但就是有些死心眼儿,爱钻牛角尖儿……原本,他还不打算伸手管儿子的事儿,让他们自己磕打去,不磕打长不大嘛,谁成想,一个二个就没一个争气的。

老大的婚事,也该从新考量考量了,那个女知青原来不仅是好吃懒做、掂轻捻重,居然还是个挑拨是非、耍心眼子的,这还没进门儿呢,就挑出这么大一场事儿了,要是进了门儿,还不得把家给搅和散了!

他这一天两天的可没闲着,不像外界传的,单纯的躺炕上养伤,他把整出事儿的前前后后思量了又思量,又把相关的人喊家去问了个清楚,也就把里边的瓜瓜蔓蔓给抹的差不多了。

他最开始就知道自家老婆子是受人挑唆的,要不然,干不出这么大的事儿了。就是没想到,其中还有打算让她进门的大儿媳妇的份儿!呵呵,还真把自己当成香饽饽的,离了你我儿子还不娶媳妇儿,不生孙子了!

陈向阳还不知道自己被老爹惦记上了,他看中了好几年,努力表现了好几年才让人答应的媳妇儿,就要被他爹动动手指头拨弄飞了呢,还在满心替二弟忧心,你说说这事儿闹成这样,就是红岩那丫头没考大学,两家的亲事也没办法成就了呀,二弟总是这么半死不活的,可咋整啊!

李红岩被两个嫂子按在炕上养病,虽然第一天用雪搓了,又喝了浓姜汤和药,祛了大部分寒气出来,但毕竟是寒冬腊月掉进冰窟窿,这寒气太盛,剩下个一点儿半点儿的,也够人受的。

第一天夜里退烧挺快的,可第二天午后又出现了反弹,第三天早上又退一些,一过午又烧起来……

林廷辉过来看了,就说剩下的寒气比较深,需要慢慢祛除,让不用担心,吃着药,慢慢就好了。西药虽然一下子就能退烧,但寒气祛不出来,反而遗祸。

经他这么一说,李家人也都放下心来,不但着急担忧,只盯着红岩安安稳稳在屋子里,不许出门。至于下炕在里间里洗脸、方便啥的,还是好不容易争取,大嫂二嫂才松口答应的。

之前,大嫂性格温厚,二嫂给红岩的印象就是小心眼儿多,爱算计,可突然间两个人都变了性格,温厚的大嫂突然严厉起来,爱算计的二嫂也突然亲近起来,毫无私心的,李红岩觉得有些受不住啊!

加上她受寒发烧的,还不敢让三个小皮猴进来玩,就怕传染啥的,一个人憋在屋里,竟又翻出高考复习的书来看。

第三天半下晌了,大姐突然回来了,一进门就问爹咋样了。还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才两天功夫,就传到大姐耳朵里去了,大姐嫁的虽然没二姐远,也是一个公社,却是公社驻地南边的一个村子,叫三合的,离着南陈大队也有七八里地呢。

去东屋里看过李大河,放下心来的大姐李红旗,当然不会放过这件事的始作俑者,转回头就进了西屋,原本一路上还攒着一肚子火气,可真见到坐在炕上的李红岩,脸色白的透明,瘦的下颌尖尖,巴掌大的小脸上只剩下一双大眼睛,忍不住脱口就一句:“咋瘦成这样了?”

刚刚,听老爹老娘和大嫂大致说了,也知道外头传的早就走样儿了,整件事虽然是有小妹引起的,但小妹真的没做啥恶事,连谈恋爱也挺知礼的,没做什么丢人的事儿,那个知青还寄书寄资料回来,帮着小妹考上大学……所以,大姐李红旗心里的气本就消了大半,再看小妹这副可怜巴巴的小模样儿,登时心软了。

韩玉玲和江艾兰跟在后边,听到这话,韩玉玲只是无奈地笑笑。

江艾兰就忍不住,解释道:“发烧烧了这好几天了,吃不下饭,专门给她卧鸡蛋也就吃一个……你说这可咋地办啊,我和咱大嫂给她愁的,大嫂鼻子里长了燎泡,我就烂舌头,唉!”

一听兄弟媳妇这话,李红旗就意识到自己说话冒撞了,连忙虎着脸装模作样地训妹妹:“瞧瞧你,这么大个人了,咋就不知道体谅嫂子们的辛苦?让她们受累也就罢了,还不好好吃饭,再让她们着急上火的,你当你还是个孩子呐!”

李红岩一听大姐第一句话,就知道大姐不是来训她的,这一番话听着是教训,其实更多的是感叹,她就凑过来,抱着大姐的胳膊蹭蹭:“姐,我不是成心的,我就是心里难受,吃不下饭。”

并不是因为受寒发烧,而是这几天,她一直觉得满心愧疚,对不住爹娘,特别是老爹,差点儿被她气死……而且,这都三天了,老娘从来没过来看她一眼。

爹娘都生了她的气,不原谅她了。这个认知,让她在愧疚之上,又多了一重难过,自然就食不知味。吃得少,加上生病发烧了几天,这人就眼看着迅速地瘦下去。

原本红岩就挺苗条的,就是脸颊上尚有一点点婴儿肥,比较饱满,这一瘦下来,小脸的圆润就不见了,下颌尖尖的,除了脸色稍显苍白,倒是更加漂亮了。

看得大姐李红旗也忍不住在心里叹气:小妹这副模样儿,也难怪上心的多。这么水灵灵,在家里种地还真是给糟蹋了,亏得她自己争气,考上大学。

“你说说你,你瘦成这样,要是那不知道,还以为俩嫂子不给你饭吃呢!”李红旗戳一戳妹妹的脑门儿,笑着嗔了一句。

韩玉玲就拉着江艾兰出去,说是准备做饭。

大姑子肯定是听到消息就立刻赶了过来,这眼看就要天黑了,干脆留下住一宿吧,反正冬闲家里也不太忙。

屋里就剩下姊妹俩个,李红旗说话也就不藏着掖着,就问知青是咋回事,又问陈家的事儿。

李红岩这两天躺在炕上,没事儿干,也把前因后果理顺了一遍,她和郑玉书的事情反正都都知道了,大姐问题来,她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至于陈家,她就说拿陈东方和二哥一样的。

看李红岩说话大大方方,并不扭捏,目光也不躲躲闪闪的,李红旗就基本判定,妹妹没做什么不好的事儿,外头传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都不可信。

谣言就是如此,青的能说成红的,黑的也能说成白的。人嘴两张皮,长在别人身上,那个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外头有个三言两语的,也不用在乎。

姐妹俩说了一阵子,李红岩才想起来问大姐:“你自己个儿走来的?”

李红旗也是这会儿才想起了,于是笑道:“你姐夫赶车送我来的,我到家门就跑进来了,他估计在外头喂骡子了吧!”

李红旗嫁的村子在公社通往县城的公路边,交通方便,大队里就多养了几头大牲口,农闲时节帮着公社运运物资啥的,挣点儿外快。

李红旗的丈夫是独生子,性子温吞憨厚,话少沉默。婆婆公公都是利落人,也是讲理、看大面的,李红旗性格泼辣,嫁过去之后,五年连着生了三个儿子,就在婆家站稳了脚步,如今,家里的种地的事儿是公公带着男人,屋里的事儿,婆婆却早早地撒了手,都交给李红旗掌管着,她只每天乐呵呵地看着三个大孙子,抱着老三,牵着老二,衣襟上还挂着老大,一副有孙万事足的模样。

也就是这样,李红旗才能得了信儿就往娘家赶,半点儿不耽误的,还让丈夫套了骡子车送她来,换成别的媳妇儿,回娘家得先给婆婆请假,请了假也得自己用腿量,别说套车了,丈夫还得出工挣工分或者在家里干活呢,不年不节的,哪里会送妻子往娘家跑。

恰好韩玉玲冲了两碗红糖水送进来,一听这话就笑开了:“红旗都是三孩子的娘了,还是这大咧咧的脾气,把他姑父扔在门外就不管了,要不是你大哥出去看一眼,他姑父还在门口守着骡子吃草呢!让亲家知道,还不说咱李家不懂理,女婿上门也不招呼啊!”

李红旗完全不在意,挥挥手道:“他那么大个人了,又不是第一回来,还认生是咋的,门又没关着,自己不会进来啊!”

“你呀,就仗着他姑父老实吧!我可给你说,你以后过日子可不能这么强梁,该知道疼人,到底你们俩是两口子,要过一辈子的。”韩玉玲就笑着又嗔又叮嘱的,李红岩倒是没有二话,连连点头应着的。

对大哥大嫂,她这个暴脾气也没什么意见的,人家上孝敬老的,下爱护弟妹们,没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