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爹娘原谅(1 / 2)

 二哥走了没多会儿,大嫂韩玉玲过来,笑道:“你二哥难得回来……今晚上我和你打伙儿。”

打伙儿就是做伴儿的意思。韩玉玲和江艾兰轮流过来打伙儿,可不仅仅是因为小姑子生病,更重点的是担心她还没转过弯儿来,再想不开出什么事儿。

李红岩这两天憋在屋里养病,也把前前后后的想了无数遍,自然也明白两位嫂子的苦心。

她就干脆坦承道:“大嫂,你不用担心我,我那天真是被冰块绊倒了,栽进冰窟窿了,并不是想不开……你想啊,我眼看就要考上大学了,大好的前程等着我去奔呢,我才不会想不开呢。”

韩玉玲略有些尴尬地笑了,道:“没有最好,那天可真是把一家人吓坏了……咱爹娘是还不知道,要是知道,还不知道咋心疼呢!”

李红岩垂了眼,苦涩一笑:“咱爹娘还生我的气呢!”

当时,老娘都说不认她这个闺女了,真的还会在乎她出没出事儿?她有点儿信心不足。

韩玉玲看着不忍,连忙劝慰:“咱爹娘那是在气头上,说两句气话你可别往心里去。如今,陈家也来陪过情道过谦了,爹娘气消了,自然就不会怪你了。”

说几句话,韩玉玲见小姑子态度坦诚,是真的想明白了,也就不再坚持留宿,搬着自己的铺盖卷儿又回了东厢房。只不过,回去和丈夫嘀咕一回后,李新国悄悄过来一趟,把堂屋门从外边锁了。

大冬天的,屋里都会拿脚盆,起夜也不用出门,锁上屋门,防止妹妹有什么事。

李红岩并不知道,大哥大嫂共谋把她和老爹老娘关了禁闭,而是开始琢磨,怎么给二哥弄个合用的手套。

二嫂给二哥做了那种四一分的棉手套,因为四个手指合在一起,布料没有弹性又絮了棉花,俗称手捂子的,暖和是暖和,但开车不合适,不够灵活啊,握不住方向盘啊。

她也想过毛线,可是很快就被她否定了,毛线手套有两大缺点,一是透风,而是太薄不够保暖。而且吧,毛线不禁磨,二哥天天握着方向盘,那种棉线手套戴不了多久,指腹部分就会被磨穿。比起来,棉线手套比毛线手套还耐磨呢,棉线手套不行,毛线手套更不行。

她琢磨了好半天,就想着,用线织一副大手套,里边套上一副成品的线手套,中间夹上棉花,可不可行呢?

二哥去河工上开车,发了不少线手套,因为天冷不管用,二哥也没戴,说是拿回来拆了线织线裤呢。二嫂对这个不感兴趣,嫌麻烦不实用,就丢在李红岩房间里。她忙着复习高考,也顾得上理会。

这时候想起来,李红岩就从箱子里翻出来,手脚麻利地拆了两只手套。

她还发现,拆手套找到线头后,都不用点灯的,摸着黑儿也照样能干。拆手套很快,两只手套也没用多长时间。然后她就拿出用竹枝打磨的毛线针。为了织的手套更紧密些,她选了最细的针,却用了双股线,这样织出来的手套又密又厚,絮了棉花也不容易跑出来。

起了扣,织就容易了,她靠在窗前,倚着窗台,借着微弱的星光织,慢慢摸索着,居然也很快就适应了‘盲织’,速度还挺快的。

她做实验,就织了一只,比正常的手套大一号,却也没用多长时间,月上中天的时候,就完工了。

这时,各个屋里都睡沉了,整个村庄都安静下来,远处的荒野,近处的树木房屋,似乎都陷入了沉睡,安静的只有风吹过树梢的声音。

李红岩终于将棉花絮在两只线手套中间,做成一个改良版的防寒手套。

她把手伸进去试了试,手指的灵活度比布料的好了不少,她轻轻地打开窗户,把手伸出去晃了晃,唔,防风似乎也不错……主要是,房屋遮蔽下,南窗口也没什么风,没咋试出来。

正想缩回手,却突然一个黑影一闪,突然闪出一个黑影子:“你大半夜的不睡,去哪?”

“唔……”李红岩一声惊呼还未离口,就被她自己用手给捂了回去。

因为,她已经听出,是大哥的声音。

“大哥,你吓死我了!”李红岩捂着胸口喘气。

这么一片寂静的突然出现,很吓人的好不好!

“……”李新国一时无语。

然后,就听李红岩又高兴起来,拉着他的胳膊道:“大哥,你来的正好,你伸过手来试试。”

说着话,已经自顾自地拉着李新国的大手,把试做的手套戴在了他手上。

棉线加棉花的手套真的很软乎又温暖,李新国感受着手上的温暖,正觉得有些感动呢,就听小妹道:“嘿,看着不错,二哥戴上应该也行!”

李新国心里的感动就扑簌簌融化了,然后将手套扯下来从窗户里丢回来,冷声警告道:“半夜不睡觉瞎折腾,吹灯睡觉!”

李红岩嘿嘿笑,往回一缩身子,咣当一声把窗户给关了。

这会儿的窗户都是糊毛边纸的,赵春芝疼小闺女,都是给她糊两层,一点儿风不透。当然,也特别避光,从屋外是一点儿看不见屋里的。

李新国在窗户外摸摸鼻子,运了半天气,还是一声没吭地回了东厢。

他不放心,半夜起来看看,就看见西里间的灯亮着,就想过来看看情况,没想到刚过来窗户就打开了,给他吓了一跳,还以为妹妹想不开,要跳窗出去干啥呢……好吧,事实证明他想多了,人家给老二做手套了!

他一点儿都不想承认自己心里有点儿酸溜溜的。就是单纯心疼妹妹身体没好透,又熬夜啥啥的。

第二天一早,李红岩就把一双厚实暖和的手套送到李新社面前。又让二嫂去找找谁家菜园子里有没拔的茄子棵,找一点儿回来,给二哥带着,每晚用热水泡泡手,能治冻疮。是她查偏方大全查到的。

有没有效果,她也不敢肯定,但试试也没啥坏处,至少热水烫烫就管用。

二哥李新社给了妹妹一个老实待着的眼神,匆匆出门,赶去河工工地了。

李红岩撇撇嘴,打个哈欠,扑在铺盖卷儿上,原想歪一歪的,居然就这么睡着了。

韩玉玲做好早饭进来,一看她睡得这么香,一早起来就听孩子爹说妹妹熬夜给老二做手套,语气酸酸的,韩玉玲笑笑,没有惊动她,只替她拉了被子过来盖上,又悄悄退了出来。把早饭端到东厢里吃,省得几个小的大呼小叫地把红岩吵醒。

红岩一觉睡到中午才醒,起来还觉得头晕晕的。她揉揉鬓角儿,一边感叹,明明熬夜的时候都没觉得怎样,没想到翻过来倒是更难受了。

刚刚下炕,韩玉玲就挑帘子进来,看见她就笑道:“睡醒了,正好准备吃晌饭了。”

大部分人家冬闲时节只吃两顿,老李家不在嘴上苛责,都是三顿饭。早饭、晚饭略简单些,晌饭会炒菜炖菜,但都管饱。特别是几个孩子,都会念叨着多吃,从不会嫌弃吃得多。

孩子吃多了才身体壮实,才不生病长得好,那些嫌弃孩子吃得多,甚至骂孩子像猪的人家他们是看不起的,那么嫌弃干脆不生养不就好了,生了又嫌弃,实在下道儿。

李红岩连忙应着,去洗漱。

就听大嫂又道:“上午来了个姓常的,说是和你一起考试的。嘿,我看着那位可够老成的,和你大哥站一起都不显年轻!”

一提姓常的,李红岩立刻就想起常新生那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模样,忍不住笑道:“他本来就比大哥大一岁,已经有三个孩子,就快添老四了呢!”

又问:“他怎么来了?”

韩玉玲一边感叹着,那么大年龄还考学呢?他考上学,家里老婆孩子咋办啊?